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未来国际教育贾老师()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视频加载中...10月底的戈壁夜晚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寒冷,胡杨林守卫下的道路在漆黑的夜色中蔓延。一辆飞驰的汽车载着《加油!向未来》制作方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和团队,从酒泉发射中心返程。这时过彤接到了节目火箭项目总顾问邢强博士的电话,“卫星已经坠入印度洋。”当天(10月27日)下午4时,中国首

视频加载中...

10月底的戈壁夜晚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寒冷,胡杨林守卫下的道路在漆黑的夜色中蔓延。一辆飞驰的汽车载着《加油!向未来》制作方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和团队,从酒泉发射中心返程。这时过彤接到了节目火箭项目总顾问邢强博士的电话,“卫星已经坠入印度洋。”



当天(10月27日)下午4时,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完成了首飞,但搭载的《加油!向未来》科普实验卫星却未能顺利入轨。“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三级出现异常”,结论中没有涉及卫星,过彤和同事也一直祈祷奇迹发生,所以邢博士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沮丧。


从白板上的草图到矗立在发射场的“朱雀大宝贝”

时间回到“朱雀一号”发射当天的中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彤带领第二批参与火箭项目的节目团队到达了发射中心。当他们走近发射场的时候,突然几米之外响起了“加油向未来”的喊声。仔细一看,才发现这群皮肤黝黑的人,正是提前赶到的摄制团队。相处多年的同事,短短几天风吹日晒,居然已经认不出来了。摄制团队凌晨3点就出发赶到现场准备,天气很冷,《加油!向未来》制片人贾闪闪在微信群里跟同事调侃,“我们已经被吹得透心凉”。


为了这个项目,《加油!向未来》团队努力了300多天。火箭卫星项目最早源于过彤的一个想法,《加油!向未来》每季都会有如“歼-10与百米冠军竞速”“蛟龙号深海实验”等标志性科普大事件,第三季如何突破,他跟团队说“这次我们上天吧”,结果团队就真的开始认真研究科普卫星的可行性。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筛选,节目组最终选择与民营航天企业蓝箭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一颗科普卫星。节目导演不懂火箭,所以蓝箭的技术人员就在白板上画了一个草图,边画边介绍火箭基本知识,这张草图也成为了这个科普项目的开端。300多天后,“朱雀一号”终于矗立在发射场上,蓝箭ceo张昌武溺爱地称它为“朱雀大宝贝”。


“它很孤独,在太空中就这样一个人,没人帮得了它”

到了27日下午4点,“朱雀一号”在所有人的关注下点火、起飞,“太美了”“太壮观了”“真牛”,伴随着一片欢呼声,火箭在天空中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后融入到湛蓝的天空,肉眼再也观测不到了。“这就是一条龙,奋斗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条龙。”蓝箭的员工感慨道,兴奋的人群中很多人当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火箭发射20分钟左右,就会知道发射的情况,但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这个时候我的电话早就会被打爆了”,火箭项目总顾问邢强博士的眼里有了一丝不安。这时,节目摄制组的老导演王炜兴冲冲地从远处跑过来,边跑边喊“全拍到了,画面极好,太牛了。”而大家回应他的是一脸的尴尬。为了这次拍摄,王炜和同事多次到发射中心踩点、布置,戈壁阳光和大风的作用,让他们皮肤变得黝黑而又粗糙,看起来很像“当地人”。终于,一个小时左右,有准确的消息传来了,“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三级出现异常”,邢博士知道了卫星没能顺利入轨。

“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联系到卫星,帮助到它吗?”邢强博士摇摇头,“现在都要靠它自己,他现在在太空中就是这个样子。”他两只手摆在胸前不停地做前后交叉翻滚状,“它很孤独,在太空中就是这样一个人,翻滚着,没人能帮得了它,一切都要靠它自己,很孤独。”这是邢博士的第100次发射,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发射没有圆满成功”。

航天探索是高风险的事业,尤其是民营航天,即便是国外鼎鼎大名的SpaceX,也是经历多次失败才取得成功,其猎鹰号初次发射就因为一个错误发射延期,之后又连续2次延期。正式发射仅26秒就出现问题坠落地面。“星箭成功分离,我们离圆满成功只差10秒。”邢强博士懊恼地分析原因。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鼓励他,接听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微笑,而眼眶里却饱含着泪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