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序列文化教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则。义,很大程度上,就是江湖规则的大集成。换言之,“义”文化就是江湖文化最大的规则。义,无处不在,如,“侠义”“道义”“情义”“仁义”,它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骨髓里,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以及我们周围各个江湖里的人和事。在中国历来的传统中,某些法律,某些规矩甚至都要为“义”让路,为“义”开绿灯。我们不是说过吗,法律无情,人间有爱。什么是爱?情爱吗?不是。中国人对爱的理解,很多时候,并非“亲爱”,而是“仁爱”“义爱”。也就是,这种爱,可以用“道德”“道义”去概括。
“桃园三结义”的历史传说在中国基本是妇孺皆知,并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主要内容就是刘备和关公、张飞三人结为异性兄弟,誓言为同甘共苦。在《三国演义》中,三人确实同心同德,共同为建立蜀汉政权付出了努力。
“结义”就是“结拜兄弟”,这是中国最有意思的一大人伦发明。中国人历来最重视“家”文化,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以“亲人,亲戚,亲族、同宗”这种由亲到疏的关系进行扩展的,甚至有“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样客套乎的话。而在这一系列之外,以“同伴、同学、同事、同门、同乡、同盟、同志”这样的关系,常常会不断演化为与“家”文化序列相抗衡的一大文化序列。这一序列看起来是比较松散的,可是事实上,他的影响比来自亲缘关系的还要大。因为亲缘关系唯一可以连结的东西就是“血缘”,而其他关系可以连结的东西就多了,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本文所要讲的“义”。讲义气,有情义,义薄云天。
但是具体到世俗文化上,“家”文化依然是最直接,最纯洁、最有亲和力,也最容易区别其他族类的一个文化现象。它总是要比江湖文化更深一些,因为江湖文化中也不乏一些“狐朋狗友”“鸡鸣狗盗”之类的东西。由是,为了更好地区别其他的感情,中国人就使用了“结拜朋友”的这一做法。一般结拜朋友的人都没有血缘关系,有的只是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是不同于兄弟而又在感情上高于兄弟的一种感情连结。这种感情的连结,一般都会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平等担当的承诺。一般结义之后,都要以“亲人”之礼互相对待,以实现双方的共难互惠。
从这一点看去,朋友关系的最高层次也就是上升为“亲人”关系,结义其实就是结亲。”结义文化的最高层次也就是汇入“家”文化,在“家”文化之外,做更多的拓展和补充。而在很多的具体环境中,为了加强这种结义的紧密度,结义兄弟的一般还会结为姻亲,通过子女的婚配,捆绑相互的利益,巩固结义的成果。
从这一点看,中国的义文化本质也是中国家文化重要分支,与中国的家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