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教育部高考英语卷(教育部 英语高考)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2013年—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完形填空试题分析唐姣梅摘要:本文从语篇特征和考点特征两个方面构建完形填空试题分析框架,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近七年(2013年-2019年)的全国卷I完形填空试题。研究发现,历年完形填空语篇难度不稳定,语篇类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历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均未考查单词层次和词组层次,而是重点考查语篇层次,占比78.6%,其次是句子层次,占比21.4%,突出了语篇、语境的作用,符合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具体而言,21.4%的全国卷I完形填空选项可在句子内部找到线索,通过分析、判断句中语义逻辑关系以及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得出答案;而78.6%的题目需考生逾越句子层面,从篇章层面理解句间、段间语义逻辑关系,从而推理判断出正确选项。总的来说,历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考点层次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笔者的观察,完形填空得分率低的学生更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不是在语篇中寻找线索答题。

四、结语

针对学生反馈的完形填空语篇难以理解、词汇不认识、不知如何答题等问题,本文从语篇特征和考点特征两个方面建立完形填空试题分析框架,通过对近七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试题进行多维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近七年的全国卷I语篇类型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和说明文等为辅,叙述性低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理解难度通常比叙述性高的记叙文大。近七年的全国卷I完形填空语篇主题以人与自我为主,其所涉及的题材和背景知识往往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较通俗易懂;但当主题为人与自然时,其对学生的跨学科背景知识提出了一定要求,加大了语篇的理解难度。历年完形填空语篇所用词汇以最常用的词表1词汇为主,词汇难度不稳定。总之,历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语篇受语篇类型、语篇主题、语篇词汇等多方面影响,语篇难度不一。

2. 近七年的全国卷I完形填空试题选项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为主,连词、介词等虚词为辅。且选项多数为初中词汇,少数为高中词汇,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词汇的基本语义的灵活运用。历年完形填空考点层次高,语篇层次考题占绝大部分,对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笔者对高中完形填空教学和备课提出以下建议:

1. 日常教学应广泛涉及多种语篇类型和语篇主题。多种语篇类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熟悉不同语篇类型的特征和功能,提高语篇分析能力,这样不管高考要考哪种语篇类型,学生都能从容应对。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主题,尤其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两个不常考查的主题语篇,可以丰富学生的中外文化知识、跨学科知识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理解相关语篇。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词汇的积累,为阅读完形填空语篇扫除词汇障碍,以达到确切、充分理解语篇的目的。

2. 要适当选择难度略大的完形填空试题进行练习。根据Krashen提出的“i+1”理论,当输入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时,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输入远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或远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则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选择难度稍大的完形填空训练学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较高难度的完形填空试题。

3. 重视基础词汇的基本语义在语境的灵活运用。词汇的教学应在语境中开展,而不是抛开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和口语时灵活利用词汇来表达确切意义。教师除了重视高中词汇的教学,必要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初中词汇,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对初中词汇的运用能力。此外,在词汇教学中,应以实词为主,侧重基本语义,不可过于追求一些难义、偏义,否则不仅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还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是如何利用显性衔接手段(如:代词、连词、词汇复现等手段)来达到连贯的,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语篇中句内、句间、段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来训练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完形填空练习时,不参考选项,直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空格所需词汇,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上下文、根据语境中的线索作答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本文从语篇特征和选项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近七年的全国卷I完形填空试题,发现完形填空所用语篇受语篇类型、语篇主题、语篇所用词汇等影响,难度并不稳定,历年完形填空注重考查词汇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不同语篇类型和语篇主题的材料,训练时可用难度稍大的完形填空试题,对于词汇的讲解不能脱离语境,鼓励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词汇,同时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