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教师身份(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教师身份发生那些转变)
◎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虞璐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双创’教育在推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双创’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缺乏,兼职教师动力又不足,专业教师参与度更不高。”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建议,要加强高校“双创”教师专业队伍和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 焦新安
那么,“双创”教育具体指的是什么,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为何要设立单独的“双创”教师,负责“双创”教育的教师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双创”教师不足,该从哪些方面来着力解决?今后,具体该如何明确双创教师身份,以及做好对“双创”教师的教学成果的科学评价?除了设立“双创”教师,高校“双创”教育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3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焦新安代表和相关教育界人士。
“双创教育”就是指创新创业教育“李克强总理在给清华大学创客的回信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焦新安说,可以说,如何培养更多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命题。
焦新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在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看来,“双创”教育就是指创新创业教育。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对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更能够破解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需要大量创新创业者。”焦新安说,因此,高校强化“双创”教育和培养造就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平的“双创”教师,对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创业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焦新安认为,当前,加强“双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既是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高校作为“双创”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任务。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学生创业团队正在进行项目路演。
“在诸多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因子中,教师素质和能力最为关键。只有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创’教师队伍,才能承担起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焦新安说。
记者了解到,自开展“双创”以来,全国高校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约 2.5万余门,拥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超3万人,并建设了一大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目前,我们学校已开设‘创新创业+专业’特色课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和实践场所、实施了‘双师教育’和‘双创’大赛等,正在探索‘全过程培养、协同式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说,学校将用5-10年系统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高职院校,探索双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实训与孵化平台、创业基金、行业导师库等支撑体系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朱林生说。
“双创”教育存在几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双创’教师队伍大多以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具有商科背景的教师兼职为主,他们相对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容易导致‘双创’教育局限于‘纸上谈兵’。”焦新安说。
焦新安告诉记者,从对“双创”教育调研发现存在几个突出问题:我国“双创”教师队伍中,具有专业背景、创业经历经验、与产业界联系紧密的“双创”专业教师严重缺乏,部分“双创”兼职教师有明确的主业,“双创”教育只是一种副业,与未来职业发展关系不大,兼职教师的学科归属感不强,缺乏持久的内生动力。
- 上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报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致力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和国
- 下一篇
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重视)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何回答好“钱学森之问”,我们先从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分析。不知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大部分的中国学生,都是在中小学时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