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小孩子要从小开始教育(孩子的教育从小开始)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南方网讯(记者/唐巧燕通讯员/罗洁云)“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五期“校长来了——给孩子成长支招”热烈开播。4月19日晚8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作客直播间,与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一起在线畅谈“疫情之下孩子在线上课与家庭教育”等热点话题。自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

0-13岁的成长关键期,在不同阶段,对孩子教育的重点各有不同,张锦庭分享了他从教30年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怀孕阶段,用古典轻音乐“胎教”利于开发孩子潜能。

0~3岁,母亲的陪伴很重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和爱。

3岁以后,父亲的作用日益明显。父亲要制定一些孩子能遵守的规则,并把规则的执行当作重要的事情来抓。建议父亲每周至少要和孩子单独相处三个小时。

3~6岁是语言发展高峰期,要多给孩子讲故事。

5~6岁是空间思维开发的最佳时期,艺术潜能开发宜早不宜迟。

6~9岁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要注重对运动、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兴趣的培养。

7~10岁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期。

9岁的孩子处于焦虑期、过渡期,要帮助他建立自信,正确处理责任和快乐的关系。

9~12岁是习惯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儿童潜能开发,不是让他早早去学知识,而是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不同特点的开发”,张锦庭强调。

法则三:

小学阶段,“权威型”教育胜于“民主型”教育

面对“反叛”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难题。

张锦庭谈到了孩子成长的两个反叛期——

3到4岁的“好奇性反叛”和12到14岁的“性格性反叛”。“好奇性反叛”时期孩子会问十万个为什么,父母一定要耐心解答,满足好奇心,帮助孩子培养创造力。“性格性反叛”时期是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窗口期,家长要智慧地回答孩子“为什么不能早恋”,“为什么长期打游戏有害处”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一旦往逆反方向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家长应该实施“放任型教育”,“权威型教育”,还是“民主型教育”?

张锦庭认为,不同阶段,方法各异。3岁之前,可以实施“放任型教育”,父母观察孩子的特点、挖掘他的特长和潜能;小学阶段,实施“权威型教育”更有效,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需要很强的引导性,家长在这个阶段要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16岁之后实施“民主型教育”,家长和孩子平等对话。

对此,杜兰表示赞同,她分享了自己在女儿小学阶段的教育经验:“孩子所有战略性的选择,我都会给建议,包括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学什么课程、穿什么衣服、应该有什么样的审美眼光,这些都是我要教她的。因为工作繁忙,我陪伴她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给她榜样的力量更大。我希望她也能够成为一个独立、快乐和自由的人。包括平时周六日她跟着我去看各种各样的展览,参加活动,我希望能给她打开更多的窗户,让她在童年时见识更多,有更多的选择。孩子四岁半就开始学钢琴,我的观点是,孩子一定不会喜欢的,但是,但凡你要进行相对专业一点的训练,就是会枯燥的,在她感到枯燥的时候我会给她鼓励,甚至有时候非常‘残酷’地替她做决定。有毅力的人才会延迟满足,我希望她能慢慢养成习惯,在以后的闲暇里可以陶醉其间。”

法则四:

塑价值观,既讲东方的智慧故事也讲西方的品德故事

近期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都要在特定时期停课。学生课堂从线下转到线上,怎样才能学好?

张锦庭认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很重要。对于在线课堂,他建议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上几节课,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引导孩子向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和课后追问,帮助他建立规矩,形成时间管理和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在连线环节提问,既不想“输在起跑线”,又希望“轻松学习”,如何平衡?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张锦庭认为,“双减”政策并不意味着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学习是一定要付出努力的,同时,讲究方法很重要,他提出三个建议:第一,将一年级至四年级的课程重新梳理知识结构,找出弱项。第二,鼓励孩子认真听课,通过新学的知识弥补原来知识的不足。第三,挖掘孩子特长,“以长带短”,用特长带动孩子付出更多时间学习弱项。

学习之外,价值观塑造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张锦庭分享,儿童价值观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人类遥远的故事。“中国文学里面的故事更多是智慧型的,比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而西方的很多故事是品德型的,比如《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安徒生的小女孩》等,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东西方不同的故事,尤其要通过故事来塑造孩子的品德。一年365个故事就是365个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孩子价值观的基础”。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