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大学劳动教育目标和措施(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和措施)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为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依托研学旅行来进行劳动教育。本文从课程构建、课程实施、课程学习评价和课程特色等四个方面,探究基于劳动素养提升的研学旅行课程实践。研学旅行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升青少年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中小学生修学、启智、立德、树人,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认知、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劳动经历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每一个主题课程都安排1~2名经验丰富的研学指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总结阶段

课程结束后,召开分享交流会,在研学导师的主持下,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悟。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说,自己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辛苦”的真正含义;有的学生还表示回家就立刻撰写研学活动日记。学校带队教师高度肯定了本次课程的成效,认为短暂的劳动体验并不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牢固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而是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感受,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整体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


课程特色

教育性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活动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等,都应该是落实的核心要点。本次课程遵循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制定了丰富的研学方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劳动情境中,习得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主体性

学生是研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本次课程注重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探究,从而建构与获得知识,成为真实的学习主体,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生活生存能力。

协作性

研学旅行的活动方式是学生集体参与,本次课程采用项目式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共同劳动中学会分担、共享、团结、合作,感悟社会分工的特性,在“通过集体”与“在集体中”协作、交流和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体验性

研学旅行活动跨越了传统教室的局限,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本次课程让学生体验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在亲身实践中认识、体验客观世界,锻炼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地域性

本土性和地域性不仅指向人的生活、生存环境,而且能够反映人们对于本人身份和所处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本次课程利用“半山耕云”研学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彰显了本土性和地域性特色。

课程学习评价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与常规的课堂教学不一样,评价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以“半山耕云”研学基地劳动教育主题课程为例,学习成果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来体现。比如,小学阶段侧重感知,多以接触、感知、行为培养、文化浸润和情感熏陶为主,评价方面也以此为重,作业以体验日记、游学感悟、摄影、绘画、标本制作为主;初中阶段的研学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其预期学习成果以小课题研究报告、创意设计作品、科学探究作业等为主;高中阶段则应当将研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做得更加深入,并融合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环节,学习成果应该是完整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报告。


来源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文系云南大学2020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新业态需求导向的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立项编号:2020Y11)的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丨“活力四班童年”公众号

作者丨尹旭,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王明忠,云南昆明市“半山耕云”研学基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