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劳动教育政策有哪些)
昨天看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9月起,每个孩子都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内心触动很大的,大动作啊。想过变化,没想过这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这么快。
下午发布的重磅消息,仿佛一下子官宣了,教育变得名正言顺了,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其实关于体育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德育的重要性之前分享过很多,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的重要性而言,他的重要性,一直在跟家长老师分享,无论是家长会开会分享的关于生存和发展问题,还是家长学校的分享,还是幼儿园7年来一直开展的烘焙厨房、陶艺、木工、书法、插花、茶艺、扎染、体能等,还是每月一次的远足活动,带孩子参与的种植、义工慰问活动,社区垃圾分类、参与工厂种植参观企业集团,工艺流程,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
包括现在涉及的戏剧、皮影传统文化艺术,包括科技,财商采购,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孩子们日常的卫生值日,园内种植、养殖,包括独立的远足,无论是一日、两天一夜还是夏令营还是六天五夜,都是对孩子作为独立适应性培养重要的一面。
下午还跟一个家长聊到,孩子在未来独立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很强,无论是自己独立劳动、家务、做饭社交,但是学校社会目前的评价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一方面要特别的了解孩子,鼓励给与孩子自信,孩子步入社会是特别有竞争力的,同时,学校的学习也特别的重要,实际的来说最基本的门槛。
因为领先一步是超人,领先很多步是先烈,在这个领域我们一直深耕,但有很多的无奈,这一点上别说是我们,就是教育界的标杆,那么多资源政策支持的十一学校坚持那么多年,都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更何况呢。
比如很多家长们心里觉得好,也很向往,但是常识上觉得这些仅仅是一些特色活动,锦上添花的,不是作为非必须的,无论怎么呐喊真正被接受认可是很难的,大家都用实际行动用投票,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后来就是多做少说,太过于超前,做的不到位体会不到是无用的,真真实实的是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的。
我们有过一个最直接的考察方式,一个孩子培养的好不好,看一点,能不能独立带出去进行两天一夜或者六天五夜一星期的独立旅行,因为这背后涉及很多:情绪稳定、生活独立能力、合作能力、遇到事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力耐力、抗挫折能力等等,这些是综合素质的体验,对比孩子有没有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背后也有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理念思想的碰撞。就像是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成人礼,代表了孩子真正的独立和长大,也最直接的代表了家长培养的目标和成果。
但老师们看到这则消息很惊讶,从双减到培训机构整顿,到新课标的出台,到体育教育的重视,到现在的劳动教育的细化,都是有迹可循的,老师们问,为什么咱们跟国家的提倡的点方向都是一致的,而且一直在践行。
仔细想一想,没有什么先知先觉,神机妙算,一个点踩到了关键节点,所有的点都在政策前面,是有清晰的脉络可寻的,有轨迹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坚持。
这背后是独立的思考,如果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追求教育本质,就不会被带跑偏,去跟着别人走,跟着风向走。这是最基本的根,就像道一直在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是一样的,对于教育每个家长心里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但是为什么大家不去那么做呢,因为市场导向,高考就是指挥棒,教育任务在哪里,那么孩子的成绩就出在哪里,家长愿意花时间,你说你教育理念很好,对孩子未来一生有作用,但现在那么卷,先把成绩搞上去再有其他,没有成绩一切都是锦上添花。所以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时间花费在“无用”的地方。虽然这些“无用”是“有用”之用。靠的不是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差异化培养。
所以特别能理解家长们,大家的想法都没错,是一个基本的理性人做的决策,但目前的政策是除了应性的分数,将这些软性的教育也纳入其中,所以软性教育也成了分数的一部分,这样大家都名正言顺了,家长学校步调一致了,不在对比我花了时间在这里,他花了时间在那里,但是我知道这有用,但对于成绩没用,时间有限,当然要把时间花在目前短期看来值得的地方。长期来说有用,我先进去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