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狠的三种行为(对孩子教育的三个狠心)
家长在日常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但恰恰成为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是人格养成的隐形攻击。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这些关键行为,严格来说有三类大的行为是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隐形攻击。
第一类就是取笑孩子主动尝试行动的行为。怎么理解?比如说孩子在3岁到5岁期间,他会主动的有意识去采取各种尝试和探索的行为。比如说男孩子可能会在3岁到4岁的时候开始尝试站立小便,但是他第一次尝试站立小便的时候,也许会搞的哪都是,甚至是搞得自己的身上都是很邋遢。这个时候爸爸也好,妈妈也好,应该是及时的给孩子这个做好指导,并且鼓励孩子。
比如说,我第一次能够回忆起来的直立小便的时候基本上就弄得不可描述。我记忆非常深刻,你看到现在了,我都记忆非常深刻的是,我妈妈过来并没有斥责我,说“你怎么弄的自己身上都是”。而是第一反应非常开心,“我儿子真厉害,要变成大男孩了,会站着这个小便了!”。这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认可和鼓励之后她就开始教我,下次要站着小便的时候,要把裤子怎么脱,然后怎么小便,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多家长是以自己孩子主动尝试但是出糗的行为为乐,取笑孩子。这种看似家长挺开心的行为,但事实上却是对孩子身心的成长的隐形攻击。因为当他主动采取尝试行为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的是身边人的鼓励,以及最重要的,他应该怎么做才正确的建议。可如果他直接得到的是一种嘲讽,是一种嘲笑的话,那就打击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伤害了他的自信,会让他接下来的行为,特别是主动行为严重的受损受挫。
另外现在看到很多的家长在发短视频的时候都是在晒娃,就是在晒娃出糗的行为,甚至有一些不是孩子自然出糗,而是家家长在制造孩子的出糗。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身心以及人格健全发展的隐形攻击,希望家长们能够引以为戒。
第二类就是评判孩子的理想,不是批评是评判。“妈妈我想学画画” “学画画,你有那天赋吗?咱们家里边都没有基因,我觉得你这个事不务正业”……
这就叫评判。
“妈我觉得当个心理医生挺好” “你当新的医生干嘛?东这个职业太冷门,以后赚不着大钱的,你还是学经济,学金融”……
去评判了孩子的理想,这个是对孩子的隐性攻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我们说9岁到18岁的这段期间,它就是要产生各种各样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专业有兴趣的一段时间。那么家长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要鼓励和给孩子创造能够尝试和体验他感兴趣的这些领域的机会,这样的话孩子才可以在真正的自我行动体验当中,确定自己真正接下来要投身的事业方向。可如果他说什么,你都直接以评判的方式去给予回应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理想都没有了。等到他要考大学,甚至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可能又开始着急了,着急什么,这个孩子怎么什么理想都没有,一天到晚不知所谓也不知道他自己要干什么。
我在日常接到的咨询当中,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感慨。事实上总结一下,在孩子应该产生理想的时候,他们总评判孩子的理想,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要想了,反正想什么爸爸妈妈都不会同意的。结果等到了孩子应该就业成人独当一面的时候,家长又开始着急,怎么我的孩子什么理想都没有,所以说这不是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吗?
第三类就是否定了孩子的努力。“我跟你说你这么努力一点用都没有,你看你你这复习了半天是吧?努力了半天,你这个成绩还是这么差,算了,咱们别在这块下耽误工夫了。”……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往往因为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只盯着学习的成绩这个结果,而忽略了对孩子学习过程行为努力的赞赏。
家长批评的看似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事实上真正否定的是孩子在整个过程当中所付出的每一份行为上的努力。所以家长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我们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次努力行为的过程,然后给这些行为过程予以第一事件的认可和赞许才是正确的。
请停止上面三种对孩子的隐形攻击,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美好的童年。
- 上一篇
对口高考与对口学前教育类(学前教育学对口高考)
文/教育好能手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学前教育”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直都是个热门专业,很多女生都会怀揣着成为幼师的梦想,填报这个专业,觉得毕业后就能成为一名幼师了,但其是“学前教育”和“幼师”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学前教育”和“幼师”差不多?其实
- 下一篇
具有教育性的搞笑小游戏(搞笑类小游戏)
全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有什么共同点?喜欢玩。课堂游戏是利用游戏的力量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好方法。游戏不仅有趣且引人入胜,它们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新的互动方式呈现教育材料让全班同学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彼此这21款有趣的课堂游戏,纳入课程计划中,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游戏当涉及到新的数学概念时,学生通常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