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主讲三宽教育(三宽教育讲座)
编者按:三年多,100多家店,平均单月过5000份的单店外卖销量,网红米粉品牌四有青年正在酝酿下一个三年计划。
从堂食、外卖,再到小吃档口、便利店米粉,营销出身的赵刚一直在紧密捕捉着餐饮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一次次渠道扩张中,赵刚认为生意本身并不难做,“重”的是抠细节、反复调整的决心和耐心。
文 / 李亚男
编辑 / 小荼
四有青年创始人 赵刚
四有青年是2016年由赵刚和三个朋友共同创立的湖南米粉品牌,三年多以来,四有青年在全国落地了超过100家店铺,同时在北京跻身为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上的热门粉面品牌。
2016年至今,来自营销、设计、技术研发领域的四位“四有青年”曾在餐饮路上跌过很多次跤,从产品研发的基础出发,逐渐将四有青年销售渠道扩宽,从堂食到外卖,再到正在试水的“便利店+餐饮”模式,四有青年正在探索下一个三年的可能性。
四有青年创始人赵刚对《新零售百科》说,“想要精于餐饮的经营,你会发现其实越前走越是深水区,可能你用20%的时间就研究了80%的东西,但到了后期,你要花80%的时间研究那20%,这其实是很有挑战的。”
选 择 赛 道 ,打 磨 产 品从营销行业待了八年的赵刚,最初选择创业赛道时的方向是食材可追溯供应链的创新。在经过一些研究后,团队发现“食材的链条很长,消费者普及度没有那么高,认知还没有那么强”,需要行业背景和时间积淀,赵刚认为团队“需要一个更接地气的方向”,开始考虑餐饮市场。
在选择餐饮方向是,赵刚的逻辑很明确:一是产品要有品牌价值空间;二是适合做外卖,产品放置半小时后,也能保持一定的口感还原;三是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去厨师化运作;四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相对完善,不需要团队耗费过多物力和人力搭建;五是行业内没有绝对的龙头。
“我们在现有的分类里面去找可以升级的机会”,团队就对着大众点评、外卖平台分类下的品类筛选,结合北京市场消费者的口味,排除了不适合做外卖的包子、口味清淡没有记忆感且制作复杂的云南过桥米线,最终聚焦在了出品快、大众接受度高、从汤底到浇头的产业链都比较成熟的湖南米粉上。
团队把大众点评、外卖平台上可以搜到的湖南米粉店都尝试了一圈,“研究它究竟是什么,分析究竟它的好评和差评在哪儿”;又一起去湖南待了三四个月,“我们当时是吃着健胃消食片去试的”,他们尝遍了湖南岳阳、常德、湘西、长沙等湖南各地的米粉产品,最终定下来了常德米粉。
四有青年找到了常德津市米粉的老字号品牌“刘聋子”和“曹记米粉”的创始人拜师学艺,用“去厨师化做连锁品牌”、把常德米粉发扬光大的初心打动了两位大师,并最终拿下了传承百年的米粉配方,“我觉得常德米粉口味其实偏北方一些”,赵刚观察到北方人口味重、喜欢筋道的米粉;常德粉以牛肉粉为主,而北方的牛肉面品牌众多,“说明牛肉是大家喜欢的”,“而且牛肉本身代表着消费升级”。
营销出身的团队善于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市场观察中,赵刚发现市面上许多湖南米粉被消费者评价“太油了、太辣了”,他带着团队将传统湖南米粉做了改良:减油减辣,米粉做得更加筋道。在产品角度,赵刚也做了一些改良,把原有湖南米粉的“小吃”属性升级成“快餐”,例如把汤底加多、搭配的蔬菜变多,米粉分量从200g升级到了350g。
四有青年现有13款左右SKU,在把传统湖南米粉打造成经典产品之外,四有青年陆续上线了老坛酸菜米粉、西红柿牛腩米粉等创新品类,“去湖南化”,迎合市场需求。“做快餐如果地域性特别强,就很容易受局限”, 赵刚介绍说,“我们希望更多人来店里”,“全湖南都没有西红柿牛腩米粉,全中国也很少,但我们消费者喜欢吃,我觉得这就证明一切了,还有什么比消费者喜欢吃更重要的呢?”
赵刚解释说,新品上市有三个月的试验期,如果销售量低于3%,“不管这个东西的研发我们花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样的测试”,都会下架。反复尝试中,赵刚也总结了一些规律,“你会发现卖得好的(产品)永远卖得好,卖不好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尝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