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主讲三宽教育(三宽教育讲座)
三年多的经营时间中,现有产品也在做细微的调整和迭代。《新零售百科》发现,现在四有青年米粉中的千页豆腐从传统样式变成了夹着海苔碎片的千页豆腐,赵刚解释说,之前的千页豆腐是工厂单独做模型去制作的,成本比较高,后来团队发现了海苔千页豆腐“大小差不多,重量也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但是里面有海苔,也有一定味道,我们觉得体验会更好一些”,在单店试验后便全线更替了。
四有青年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更多消费者能接受,把产品做成有粘性、有普及度的快餐消费品。米粉之外,四有青年还上线了臭豆腐、鸡爪等长沙小吃补充产品线、提升客单价。在产品研发上,四有青年把原长沙臭豆腐酱料做了创新,让臭豆腐闻起来“不特别臭”,口味也更加柔和。
从 细 节 升 级 外 卖 运 营外卖爆单
2016年7月,四有青年首店在望京开业。赵刚回忆,“那一年太热了”,一到高温或暴雨天生意就很难做,堂食的销售额锐减到了平日的三分之一,但周边的外卖小哥的生意却十分红火。赵刚苦笑说四有青年是“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对我们来讲压力太大了”,就抓紧上线了饿了么、美团平台。
对外卖准备并不充分、认识也不够全面的赵刚在开外卖之后吃到了苦头:外卖漏洒、配送时间过长、米粉泡久了变成一段一段,“被人(客户)骂得很惨”,店铺在外卖平台上的评分只有3.4-3.5分,“就是那种全北京最垃圾的那种店”。
赵刚抓紧带着团队一起对产品和包装做了调整:改良工艺,把米粉做得更筋道、不易断,汤面分离,外包装加上保鲜膜;与饿了么协商,全店上线效率更有保障的蜂鸟团队配送。同时,赵刚发挥了自己对消费者心理的理解能力,在外包装上突出用户引导内容,用不同幅度的笑脸表示汤粉状态,“30分钟还能吃,45分钟(笑脸)已经不笑了,60分钟就很难吃了”,在降低用户心理预期的同时,用高出内容的品质获得更多认可。
2016年11月,四有青年重新上线了外卖,赵刚把上线外卖遇到的问题比喻成打游戏“打小怪升级”的过程,“打小怪难吗?太简单了。但那是重复的工作,你要打一万个怪,你要处理一万个细节,这个难吗?难,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目前四有青年线上与线下销售比例差不多五五开,赵刚表示,“如果外卖销售额在快餐里面不占到40%的话,可能这个品牌的经营坪效是不够高的”,他认为堂食的翻台有限,外卖为门店扩充了消费场景,拉长了营业时间和服务半径。赵刚对外卖的重视体现到了厨房的占比上,四有青年小店(60平米左右)的厨房在22-25平米左右,大店厨房则不少于25平米。
在单店运营上,赵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拒绝绝对标准化的模型,“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因为其实只是渠道不同,呈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团队会根据店面的结构、属性和位置来评估堂食和外卖“哪个能赚钱”,再根据运营情况找到一个平衡比例,“我们既要标准化,也要结合每一个门店的特点”,考量的核心标准是经营收益。
营销出身的赵刚对外卖运营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总结了一套包含70多个维度的理论体系,包含视觉、促销力度、站外流量、复购方法、配送、门店服务和产品等多个因素,“我觉得餐饮其实难就难在把这些细节做好,而且标准化的、完整的、统一地执行下去”。
标 准 化 流 程 + 差 异 化 布 局从创业初期,四有青年一直在做去厨师化的尝试,即通过一套覆盖全产业链的SaaS系统、标准化的原材料、自动化的设备,实现快速标准出餐、全流程数字化把控的目的。
“口味方面,我们结合厨师和工厂专业的研发人员,共同解决食材标准化的问题”,赵刚解释说,四有青年将调好味道的成品分解成米粉、料包、浇头等多个环节,从粗加工环节开始,四有青年就开始了标准化的运作,以一袋一袋、一份一份的产品形态输出。“每份产品放多少油、放多少克汤、放多少克固形物,都是很标准化的,精准到克的”。
同时,四有青年与蜀海供应链和百胜物流合作,将原材料直接运送至门店。到了门店端,员工将原材料放进自动化的烹饪设备内进行标准化的加工和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