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访谈法案例(教育心理学调查法案例)
原标题:这次谈心,我们来个“角色扮演” (主题)
——将心理学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例 (副题)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王 丹
开栏的话
基层的实践丰富多彩,官兵的智慧无穷无尽。在日常工作、训练、教育、管理中,各单位各带兵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从即日起,本版开设“大家推荐”栏目,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将遍布基层的鲜活招数介绍给官兵,希望能对全面锻造过硬基层和加强战斗力建设有所助益,敬请关注。
推荐理由
战友之间有了矛盾,如何通过谈心化解?今天,本报记者推荐一个小方法——“换位”谈心,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矛盾产生的场景,由当事双方互换身份,分别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实践证明,此方法很管用,各位带兵人不妨一试。
新闻样本
谈心是基层干部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常用办法,可通过一个“小游戏”,就能让战士进行换位思考、思维快速转变,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
此前,记者来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采访时,某营一连姜连长讲起了一件棘手事:六班列兵小江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学啥练啥都是一点就透。按道理说,班长最喜欢这样的战士,但他让六班李班长很是头疼。因为表现突出,小江慢慢“翘起了尾巴”,认为班长的管理方法不科学,经常跟班长对着干。为了化解他们的矛盾,姜连长在做通李班长的思想工作后,多次找小江谈心却总是不见成效。
听姜连长讲完,和记者同行的心理咨询师杜艳辉干事,主动提出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需要姜连长配合,我们一起来个‘角色扮演’。”
对于杜干事的建议,姜连长将信将疑,但还是将小江叫到了连队俱乐部。
这个所谓的“角色扮演”游戏并不复杂:小江扮演“李班长”,杜干事扮演“小江”,和姜连长一同再现一个场景——“小江”因为不服从“李班长”管理,而与之发生矛盾,“李班长”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于是向姜连长寻求帮助。
游戏开始后,扮演“李班长”的小江没能进入班长角色,言谈间还是站在一个列兵的角度,对“小江”不服从管理的问题显得不太在乎。直到姜连长严肃告诉他,“小江”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并对其他列兵造成不良影响后,“李班长”这才重视起来。于是,“李班长”大声向连长保证,一定会做通“小江”的思想工作。
然而,面对多次顶撞自己的“小江”,“李班长”展开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但始终不见一点效果。就在两人僵持不下之际,扮演“小江”的杜干事脖子一梗,说出了小江平时的口头禅:“你凭什么管我?”听罢,“李班长”气得大喝:“就凭我是你的班长,我要对你负责!”
说完这句话,扮演“李班长”的小江低下了头,久久没有动作。那一刻,作为旁观者的记者明显感到,小江的内心已经被触动了,他开始理解了班长的良苦用心。
短暂的“角色扮演”游戏结束了。临走前,小江找到杜艳辉,悄悄问道:“杜干事,您能让班长原谅我吗?我保证今后再也不跟他对着干了。”
前不久,记者再次来到该旅采访。姜连长告诉记者,上次谈心“游戏”过后,小江有了很大改变。如今,小江不仅成了李班长的得力助手,还多次配合他完成重要任务。
记者感言
带兵的学问常研常新
■刘建伟
每一代官兵有其不同特点,这是时代给基层带兵人提出的课题。曾经有人感慨“打过工经过商的兵难带”;后来有人说“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好带”;如今每年都有大量高学历青年应征入伍,于是又有人认为“大学生士兵不好管”……究其根本,老办法在面对新同志时,总会有些不适应。这就要求一线带兵人在新情况新挑战面前,主动及时更新带兵的理念和方法。
在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某营一连的这次谈心中,杜干事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战士小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理解班长的工作,实现了换位思考,这是促使小江思想转变的关键。“角色扮演”,本身是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它要求参与者在事先设计好的一个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以角色身份处理问题矛盾。
在开展谈心工作时,基层干部也曾要求被谈话者学会换位思考,但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很多人往往一知半解。杜干事借助心理学手段开展谈心的做法,对广大带兵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在连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借鉴运用诸如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