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19岁少年应该怎么教育(19岁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admin 2022-05-17教育资讯
黄侃49岁照相《黄侃日记》手稿黄侃批校《说文解字》黄侃手批《尔雅义疏》读书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书之人那里,读书与穿衣吃饭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务。历史上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特点,有陶渊明“好读书

有定、有恒之学

黄侃的学生曾记录他的讲学之语,其中有“读书宜注意三事”之说,第一件事便是“有定”,指“时有定限,学有定程”;第二件事是“有恒”,也就是不生厌倦之心,养成精勤之习惯,功课绝不宽假,即使有间断,也必须补作。黄侃自己读书,确实也依照这样“有定”“有恒”的规矩。黄侃夫人黄菊英曾追忆,黄侃每日从清晨五时起就开始读书,绝不间断,晚上也坚持写札记和日记,一直要到半夜,读书时,他又是圈点,又是加批,非常勤奋。

书斋之外的黄侃非常活泼,他好喝酒,好听戏,好游览,好与朋友聚会,在他的日记中,常常能看到他与友人饮酒欢聚,手持蟹螯、酒杯,吟诗作对的记录,但难得的是,一旦回到书斋,他似乎就马上忘记了宴饮之事,开始在荧荧灯火中读书,像1931年12月12日,他在日记中记自己“午后,持螯痛饮,入夜醉眠”,但是随后又记“中夜,看真西山、北山、深宁学案”,即使大醉,半夜醒来依然继续读《宋元学案》。

黄侃读书是有“日课”的,有时候是在年初进行规划,比如1922年新年,他即在日记中记下“今岁所拟为之事”,其中就包括了:一、着手为《经典集音长编》;二、赓前治《说文》;三、翻史籍,辑《文章志》;四、缮录文诗稿。这计划里不仅有读书,亦有著作的规划。更清楚的是1928年7月3日,他在日记里改定了自己的功课,分为六门,即每日临汉简;校《经典释文》二卷;点经疏二卷、《新唐书》一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五卷;翻有关实学之书;撰作;钞诗。

他这一年每天的功课,都写定在了自己的日记里,日日如此,绝不间断,即使有杂事妨碍,第二天也一定继续。比如在7月9日,有友人来找他共进晚餐,与他聊天至十一点,结果当晚的功课未完成,但第二天的日记中,他即补上:“卯正起,仍复常课。”这一年7月中旬似乎很热,他在11日的日记里写道:“晴热(九十度)。昼夜喧扰,不得读书。”于是便打算早起到鸡鸣寺去借地看书。起床后,他先到金陵大学去,发现好友汪东的办公室很凉快,干脆就在汪东的办公室里坐下读书。在这样燥热的一天中,他依然翻《新唐书》、拟宋祁文章、拟唐诗五七言、临汉简、钞诗、阅《全后汉文》,功课一点没落下。

这年8月19日,他又修订了日课:“钞《古诗存目录》;校《经典释文》;点《全上古》至《隋文》《全唐诗》;翻群书属于目录金石者;临汉晋简牍;选拟宋子京文;读《河岳英灵集》。”

他日课的调整,与他读书的进度是关联着的,不过大体的形式未变,依然是抄书、校书、点书、翻书、临摹、作文几项,有泛览亦有精读,动手动脑,极为充实,从中可见他教诲学生“时有定限,学有定程”之意。

黄侃所作读书功课,并非泛泛读过而已,精读的书,他必定要上手标点,随时抄录,读后又反复温习,如“十三经”便是他时时温习的书籍。在教导学生时,黄侃又曾说,一个人治学,在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内,就需要有一定的成绩,否则性格懦弱的会变得颓废,而性格强势的就会变成不学之妄人。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说的也是此意,黄侃将这个时间提前了二十年,变成“二十三十而无成,斯亦不足畏也已”。说这样的话,黄侃确实也有如此的底气。

黄侃读书最恼恨的是“煞书头”,这是他发明的新词,意思是读书不终卷,读了个开头便中断不读,他读书讲究的是从头至尾,一字不轻易放过。他每读一书,都极有恒心,如他1931年10月在日记中记录温习十三经,从《诗经》始,随后陆续圈点《孝经》《论语》《周礼》《谷梁传》《公羊传》《仪礼》《左传》《礼记》等书,至1932年5月13日,才在日记中记下“至是,十三经俱温毕……虽逃难来燕,亦未敢无故辍业,岂曰好学,遣忧而已。”1932年2月,为避日寇侵扰,黄侃携家从南京避难至北平,从是年2月到5月28日,黄侃的日记都题作“避寇日记”,但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中,他的日课仍不间断,必将计划之书圈点完毕方休。

当然,黄侃讨厌“煞书头”,最有名的例子还是他去世前读《唐文粹补编》的掌故,这在他的日记中也有记录。1935年8月2日,他在日记中记录自己读《唐骈文钞》毕,感叹道:“此书岁余始点完,此后不敢轻煞书头矣。”在读完后,他马上又开始温习《唐文粹补编》,但在几天后的重阳节,他因食蟹饮酒导致胃血管破裂,遂遽尔去世。据其弟子在他日记绝笔后记载,他在弥留之际,依然“伏案点《唐文粹补编》,力疾将末二卷圈点讫,甫阁笔,又大吐,皆瘀血,趋就床卧,晕眩少愈。”至死仍不欲废业,他“有恒”的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