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有哪些创新(音乐教育的创新)
拓展音乐教学方式
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活力
学院着力拓展音乐教学方式,应用各类先进的教学设备,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之中,用科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学院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音乐教学体系,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音乐教学的积极性,用实用好音频、视频,将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知识及民族精神等融入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影响下,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开拓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成为具有较高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其中,《钢琴即兴伴奏的多样性呈现——以歌曲〈雪绒花〉为例》《佳仁者至情——〈牡丹亭〉与泰州学派的儒学新变》等多部优秀微课作品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中获奖。
推动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课程上将“合唱”与“中国传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将短小经典的民歌曲调进行改编,江苏民歌《茉莉花》、浙江山歌《对鸟》、粤语童谣《落水天》、四川山歌《跟着太阳一路来》、山西民歌《打酸枣》、闽南童谣《天黑黑》、云南山歌《弥渡山歌》等曲目以合唱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传承民族经典音乐的同时实现创新突破。让学生在浅入深进的学习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学院开展贯穿大一至大三全部学习阶段的专业技术早功课,让学生们意识到“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合理分配时间、夯实专业基础,有效提高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基础
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音乐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对创新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学校为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着力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音乐教师队伍水平。
学院以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抓手,先后开展“科研团队”“双百”行动计划建设,加大“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成为学院创新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
学院先后聘请多家单位的优秀艺术家为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全面指导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不定期邀请民族音乐领域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扩大音乐教师的学术视野,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真正将民族音乐融入教学之中,科学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学院派教师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课程《视唱练耳》以“多声部民族音乐风格辨析”专题为例,讲授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创新设计的视唱练耳课程,并凭“引领‘四新’建设理念、聚焦教学创新的思路与举措”荣获二等奖。取材于泰州姜堰民歌《五月石榴红花开》而创作的优秀民乐合奏作品《凤城花开》充分融合泰州地区的民族文化,在首届器乐实践专场音乐会的演出获得满堂喝彩。学院不定期组织优秀音乐教师的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激励音乐教师主动加强民族音乐知识与文化的学习,提升教师的音乐素质。
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严谨的教风、优良的学术风气,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实践不断锐意进取,通过革新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育体系、优化音乐教学实践、拓展音乐教学方式、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开拓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典范,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舞蹈师资、音乐表演和编创人才。
(闫琇虹)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