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凉山州教育发展)
处在西南边远地区的凉山,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原因的限制,教育事业曾经一度发展滞后。能上学,上好学成为了凉山人民曾经的期盼。
随着教育改革和脱贫攻坚在这片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的凉山教育已然不复当年。优美的校园、先进的教育设备、高素质的老师……无论是到县城还是乡村,这样的景象已随处可见。
心有方向,行有定向。
在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凉山有着这样的思考和做法:城市和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标准,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凉山坚持把发力点转向“全域优质”“高位均衡”,朝着“优教凉山”一步步跃进。
全州“一盘棋”,全域“一张图”,科学的布局规划重塑着教育空间的格局。
截至2021年底,全州中小学(幼儿园)1837所,在校学生126.86万人(学前教育26.85万人、义务教育88.89万人、普通高中7.77万人、职业高中3.35万人);全州基础教育教职工6.7万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州教体系统聚力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教育内涵质量,强化义务教育资源统筹,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等,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教育优待政策、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3.35%。有效扩大基础教育点位学位,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州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7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09%。
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凉山教育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断提升。
崭新的悬崖村小学,托起明天的希望。阿克鸠射 摄
发部门之“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硬件”“软件”两手抓
晨曦微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参加完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后,在江油职中就读的布拖县“9+3”彝族女生吉子么惹扎在日记中写道:“国旗升起的瞬间,爱国之情最为浓烈!”
2021年秋季学期,原雷波县马颈子乡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吉木使恩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新的规划。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凹凸不平的水泥地。现在变化真是大呀。”吉木使恩感叹。眼前是环形塑胶跑道和绿地球场,少年们在球场上风一般飞驰而过,欢声笑语带来青春的朝气。
短短几年,这所边远贫困乡中心学校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老旧的危房建筑变成结实的五层大楼;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三尺讲台变为网络、投影一体的多媒体教室;书本上空洞的理论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器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全力投入下,各项硬件基础设施的全面夯实,带来学生受教育条件的腾飞。
长期以来,我州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短板弱项突出,区域两极分化严重、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优两大短板始终是个困扰,让全州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始终任重道远。
面对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给凉山教育科学布局规划,重塑教育空间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振奋。对此,凉山州教体局找准“靶心”,重点发力——
——紧紧锁定“有学上”全力攻坚,教育扶贫全面胜利。启动“学前学普”三年行动试点,行动共计投入资金11.89亿元,累计惠及学前儿童42万余人,拓展到全州17县市所有幼教园(点);“控辍保学”取得标志性成就。全州共设置检查点352个,累计排查车辆58万辆,排查人员215万余人,劝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出务工2600余人,6.2万名失辍学学生得到实质化解,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60.4%上升至2020年82.85%。
——紧紧抓住“好上学”奋力建设,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州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总投入144亿元,彻底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348所乡镇幼儿园、617所乡标准中心校建设,净增教学及辅助用房约150万平方米,净增学生宿舍约80万平方米,大班额大通铺的情况得到有效化解。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1167万平方米,其中共有教学辅助用房590.5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13.44万平方米、运动场地870.2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92.4万平方米,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