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实验内容是什么(创新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由京城教育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首届京城中小学“双减”教育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自2022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通过自荐、他荐、媒体推荐等多种征集方式,面向本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校,以及媒体记者、教育专家等征集“双减”教育创新案例。
截至3月底,已收到200多所学校300余个“双减”教育创新案例。目前,经京城教育圈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专家初评,80篇“双减”教育创新初选入围案例将参加展示和复评,结合网友投票和专家意见,主办方最终将评选出“首届京城中小学‘双减’教育创新案例”,并举办“双减”教育论坛。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双减’大变革 教育‘微创新’——回归 重塑 践行创新”,聚焦“双减”之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创新实践,寻找优秀教育案例,分享典型经验。“京城教育圈”新媒体矩阵将和圈友陆续推送初选入围案例。
今天分享的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孟献花老师的案例《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精细管理促学生精彩学习》。
“双减”之后,提高了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担负起“育人主阵地”的使命职责,提高、提质、提升的行动和意识尤为重要,学校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思考变化,有效安排
在双减后的课后服务中,按照“5+2”模式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我校区做到了依据校情,教师情况、家长需求、学生成长。根据学校的德育课程设置,结合区教研室的课程指导,做到了四个“wei”。
做到了“微变化”:即挖掘学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实现了每个年级每个学生从原来是的1+1课程服务模式,变成了1+1+2+10的课程多元模式,让孩子们更多的走进、体验、学习、参与课业辅导类、专题教育类、综合素质拓展类、实践活动类不同的社团活动。
做到了“维关系”:即维护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关系建立,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开学初采用课后服务调研的方式和社团菜单公示的方式向家长公布校区的整体安排,让家长进行合理选择,帮助学生确定好参加的项目和参与的时间。
看到了“伟成长”:提到伟,可能有点大,但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最大的成就。而老师研究的实践,孩子进步的过程,家长认可的结果都是我们做工作的成果。
做到了“为学生”:即让每一个孩子在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后都精彩,为人人精彩教育奠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依据校情,科学安排
课后服务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与学生需求紧密联系。做到多元式“菜单”形式,“菜单”里的课程既有音乐素养、舞蹈、合唱、管乐等清新范儿的“爽口菜”,也有解决问题、物候科技社团等科技范儿的“创意菜”,有书法、阅读、武术、剪纸等有滋有味的“传统菜”,还有“棒球”“足球”“跳绳”等多种多样的“健康菜”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申报。
课后服务内容以课程理念为中心,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突出“阅读课程”“游艺课程”等开设,让孩子们在阅览室自由选择、独立阅读,享受阅读的兴趣,享受棋类的合作交友、愉悦学习的乐趣;安排“写字课程”,增加了学生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功底;开设“绘本”阅读社团课程中让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经典、传承经典。在“剪纸”“折纸”社团中,剪出了中国特色,折出了中国文化。
课后服务内容以综合评价为中心,与质量目标紧密联系。关注学生参与,看看学生是不是在课程中是开心的;关注学习质量,了解学生是不是在课程中是用心的;关注师生关系,看看师生是不是在课程中的教与学是尽心的。让学生学得开心,特别是学有质量,学校在舞蹈、管乐、合唱、棒球等精品体艺科社团建设上,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为他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