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教育方式(林黛玉的教育)
红楼梦 黛玉的诗学素养 诲人以术足以为师 乐为人师 要求从难从严
【故事和原文】 晚饭后,香菱来到潇湘馆。黛玉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喜欢。香菱提出要黛玉教她做诗。
黛玉笑道:既要学做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地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为词害意。
香菱说最喜爱陆放翁形容古砚的诗句,觉得他说得真切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评点和赏析】香菱先从拜见贾母开始,又在大观园里转了一圈,跟众人见面。晚饭后来到潇湘馆,香菱提出了学诗的心愿。黛玉欣然应允。看来黛玉和宝钗看待香菱的身份,有本质的不同。在宝钗看来,写诗这种对主子来说都属不务正业的事,香菱不该奢望。黛玉则完全没有阶级概念,只有香菱能不能学好和自己能不能教会的考量。
黛玉平时做事做人就重性情。宝钗处处循规蹈矩,自我约束。黛玉有着执着的热爱,与其说是她认为香菱是可造之才,其实是因为她热爱诗意的世界,她愿意和无论是谁一起追求。她希望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诗与美;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赏诗与美。
黛玉确实有骄傲和自信的资本。黛玉作诗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词句精奇上,更在于诗词创作的大境界。黛玉给香菱讲了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立意要紧,不可为词害意。香菱立即有所感悟。举一反三,联想到自己以前的困惑。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竟有二四六错了的。所以天天的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看来香菱自学写诗已久,且头脑灵活,悟性极高。用心细品。香菱虽为侍妾,但身体里流淌的是小姐的血。不仅能学会写诗,还有极高的诗词悟性。
香菱说喜爱陆放翁古砚诗句,认为真切有趣。黛玉当即予以批评。认为这两句诗比较浅近,格局太小,只求对仗工整而缺乏真、意趣,断不可学。林黛玉并不是贬低陆游的诗,而是说初学者不知深浅,如果一开始就学这样浅显易懂的诗,把浅近当有趣,就只能学得皮毛。学诗不能急于求成,要走正道。必须经历繁难和艰难的过程。所以,有些诗人的作品是不适合拿来当教材的。比如有些诗歌,表面上看简单易懂,其实是通过锤炼得来的。初学者体会不到,一开始就学这些诗歌,很容易陷入直白的斜路。
林黛玉主张用王维、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作为学诗的基础,这才是诗歌的正道。中国的诗歌首推这三人。他们分别是田园禅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在此基础上再博采陶渊明、谢灵运、阮籍等人之长,就基本成功了。这不惟对于香菱,就是对当代的我们学写诗,也不失为好方法。避免了桌子底下放风筝,一出手就不高兴。
香菱很用心,立刻抓住黛玉语言的重点信息。有红圈儿的表明黛玉不仅早已读遍王维的五言律诗,更添加了注解。黛玉老师不仅兴致勃勃地讲解了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关于律诗结构与对仗的基本知识。黛玉那份耐心,与此前的孤傲形成鲜明的对比。黛玉最后布置作业,并且让香菱回去求宝钗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