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材教育济南分校区(济南建材学院在哪里)
半圆弧的街道,感觉就是把整个村子分割成两个月牙,上边的是上玄月,下边的村子是圆月。我游走在这个村子的边缘,却走不进古村的内心。
这间老屋,就是外边有着华丽窗格子的老屋,曾经的漂亮的大门已经坍塌,曾经引以为傲的小院欢乐早已云飞飘散。只有门口的3米长的长条石,慢慢地等待成了风景。里面的院子,因为杂草太厚,没法进去。
参差不齐的错落,成就了古村的另一种美。
这个长在石墙里的南瓜,该怎样摘出来?
这面精致的老屋山墙,已经成了羊栏。
经过重新修建的碾棚,里面的老碾还在沿着时间的走针在转动。老碾也许百年不变,然而,围着老碾转动的人,早已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个隐藏在墙角的石头作品,不知道原来作何用?有谁知道吗?
这样的纯手工制作的花格门,只有在这样的古村还可以见到,也早已破败不堪。随着花格门失去的,还有一代木匠的手艺。
窄窄的老胡同,早已没有了人气。
从大门外面看,大门很气派,才换了新锁,装锁的纸盒就在大门的一边墙上。从上面看,院子一览无余,小小的院落,长满了杂草和小的梧桐树。
这是大门左边的神龛,听说里面供奉的是关公。关老爷的神像早已不见,只有神龛和下面的石桌在静待关老爷的回来。
居然在屋子的后墙,发现了一个马蹄铁。很神奇的感觉。
轮胎里栽种的野菊花,山里人的智慧完美诠释。这是开农家乐的老刘种的。同姓同辈的本家大哥。
村里的老槐树,虽然中间已经干枯,但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着无限生机。上次来的时候,问起村里老人,老人讲,他小时候,这树就这样粗。
在大槐树东北郊的这一处院落,是龙堂村清末民初的历史名人刘序昅的老宅,因为是同姓,按辈分应该喊太爷爷。他曾在博山和济南开设老字号“同顺堂”,是当时的著名陶琉商人。其后人也是人才辈出。
该院始建于清朝中期,光绪年间翻修,从筑材到整体设计十分考究。带月台且宽敞高大的北上房(已拆毁),雕工精细。文理整齐划一的东二层楼,上层与院落齐平(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建为小学);下层依山势下砌成 5 个进深单间,冬暖夏凉,存储牛羊,有拴马石。相对称的南屋、西屋亦宽大宏亮。四角厢房全封闭。坐北朝南且带门卫室和带腰杠的朱漆大门楼的门楣上雕刻有花草鸟兽。大门外槐树下有乘凉的石凳,门前有一亩多的大场院和数间场院屋。在封闭宽大的院内,所有房舍均有地道与东楼一层相连通,以供主人逃难避灾时应急之用。(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