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教育类电子产品设计()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
一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库和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申报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后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分类指标体系。多渠道征集分析市场技术需求,收集企业技术难题76项,推动产业需求与科技成果的无缝对接。
二是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对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摸底,将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培育库,联合专业机构提供培训和资源链接服务,提高企业科技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企业专利提升行动,全年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增长75%。
三是加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速育计划”。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到位5000万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新增科技服务机构5个。制定出台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办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等上市企业”全链条阶梯式培育体系,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44家)、瞪羚企业1家,增长50%。
四是加大实施上市企业“飞龙计划”。深化与海越能源等上市公司业务合作,力促在铜川设立功能性总部。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星邑空间、大唐种业、隽美经纬等7户企业获批为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依托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举办注册制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路径选择专题培训会、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秦创原专区暨企业规范化运营专项培训会等,开展上市政策解读、辅导培训,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工作。
五是加紧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制定出台方案并对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加强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铜川受理窗口,持续开展企业专利提升行动,全年新增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对象10户,在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达到20户,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笔3700万元、金额增幅110%,专利授权同比增长85.4%,位居全省第一,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实现国际专利申请“零突破”。
六是加速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筹划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铜川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加大金融对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科技类、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一期建成投运、二期启动建设,加快建设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全市地方类金融机构达到22家,累计向15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支持19.84亿元,债权融资1.39亿元、增长149.71%,股权融资0.78亿元、增长420.37%。
七是积极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1+N”科技经纪人模式。聚焦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专题培训,已申报立项1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9人,争取项目资金位居全省第2位,进一步带动项目、技术、成果来铜转移转化。依托创业项目专家库,筛选具有中高职称的行业带头人,组建4支“新双创”队伍团队。探索建立1个科技经纪人联盟(市老科协)、N个成员单位的“1+N”科技经纪人铜川模式,铜川科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铜川科创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等5家科技服务机构落地。目前,已有43名科技经纪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服务工作。
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形成两链融合“促进器”
一是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加快建设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着力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深化与清华、西工大等16家高校院所合作,引进航天科技高端人才200余人,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近300项。入园企业31户,初步形成了集火箭、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及航天动力、航空航天装备为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太空有星、天上有网、地面有研产”,努力打造全国卫星数据应用示范城市。在火箭研发试车和研发总装方面,深蓝航天“星云-M”液体试验火箭整箭百米级垂直起降飞行返回试验(VTVL)成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由泵压式发动机作为主动力的液体火箭回收技术重大突破。灵动商业固体火箭发动机冷试车试验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航天科技六院165所宇航新动力铜川实验中心、航天科工六院210所装备生产基地、航天科技一院702所检测基地等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在卫星制造方面,“铜川丝路卫星”星座首发验证星成功发射,智星空间、中星乾景亚米级卫星生产线入驻航天科技产业孵化园。在商业航天测运控方面,由陕西星邑空间布局建设的全球商业航天测运控网,一期铜川中心站、喀什、丽江、鹤岗“大三角”测控网已正常投运,目前在测卫星86颗、签订服务合同已逾百颗。在卫星数据应用方面,国家星网工程信关站、国家北斗数据分中心、卫星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在装备配套方面,航天振邦、大秦铝业、煜力科技等装备配套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的研发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