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教育类的书籍吗(自卑与超越属于哪类书)
如果你尝试在知乎上搜索“自卑”两个字,很快会跳出各种各样的热议话题,比如:
自卑有多恐怖?自卑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
而在这些问题的下面,则是无数网友们感同身受的评论。
原来,有那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忍受着自卑的困扰。
对于自卑,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绝对消极、负面的情绪。所以他们他们抗拒谈论自卑话题,甚至有人会刻意以略显自大的表现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感。
可关于自卑,曾被誉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她说:
如果说什么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这种来自自卑不断的刺激。
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我,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
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
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吴士宏看待自卑的方式,与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传达的理念不谋而合,是他们让我们知道:
每个自卑的人,其实都是“潜力股”。
自卑,是助你实现逆袭的原动力
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俞敏洪,曾在热播综艺《朗读者》中面对董卿敞开心扉,阐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当年,尽管成功考入了人人羡慕的北京大学,但其实他一度过得非常痛苦。
不会任何才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俞敏洪敏感地认为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入学第二天,当他发现舍友躺在床上阅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时,甚至不禁惊讶地问道:“大学还需要读这种书啊?”
这个脱口而出的疑问,给他换来了至今难忘的一记白眼。
所以大学里,他的自卑情绪达到了极点。为了对抗内心的自卑,他选择了封闭自己,拼命读书,想用成绩给自己赢回一点尊严和自信。
结果,由于用力过度,大三那年,俞敏洪将自己累到吐血,住进了医院。
住院一年的时间里,他终于想通了两件事情:
一是,跟别人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二是,进步都是关于自己的事情,所以只要保证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就足够了。
后来,他静下心读完两三百本书,心态也实现了巨大的蜕变。
这份经历,促使他在节目中感慨说:“一个人从自卑到自信,绝对是180度的改变。”
古语曾言:“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可见只有经历过风霜,战胜过自卑的人生,才能拥有如松柏一般积极坚韧的品格,也才更有能力对抗未来风雨的洗练。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写: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这种自卑,是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在很多时候,自卑其实是帮我们实现逆袭的原动力。
(图片来源于《朗读者》,侵删)
自卑,是原生家庭结出的“苦果”
在阿德勒看来,大多数人的自卑其实都是原生家庭结出的“苦果”。
当然,这种原生家庭因素可能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态度,也可能来源于个体自身先天的缺陷。
其实,之所以对自卑问题有如此透彻的感悟,是因为阿德勒本身便是一个从自卑阴影中艰难走出的孩子。
阿德勒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尽管家境不错,但他自幼体弱多病,运动能力很差。
因为患有佝偻病,阿德勒整个人又矮又小,在同龄孩子当中显得尤为瘦弱,这让他的童年充满了自卑感和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