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岁儿童教育书单(9-12岁孩子书单)
被驯化的植物,从野草到粮食,最开始是西北地区的“稷”,而几乎同时,稻也在南方地区开始被种植。
此后陆续被人类驯化的有大豆,桑树,桃树,柑橘,茶树,从衣食住行、药用到审美,植物塑造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在青藏高原接近雪线的地方、在零下的环境中,生长着的一些极其美丽植物:


看到有中国近六分之一的物种的西双版纳森林:

看到沙漠的梭梭树:

这部纪录片可以当作孩子对中国植物的启蒙纪录片。它从整体上概括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植物样貌,并选取了一些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息息相关的植物来讲述,是很好的入门影片。

04:《中国想象力》
关键词:科学
适合:13岁+
集数: 8
生长于矿山、游玩于井下,用一部《三体》打开中国科幻小说大门的刘慈欣是怎么看待想象力的?他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科幻作家刘慈欣、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传统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建筑家马岩松、导演王潮歌、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艺术家邬建安、摄影师尹超......
4月30日起,纪录片《中国想象力》将带大家走近8位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先锋人物。聚焦他们独特的观点和思想,以温暖的力量诠释科学,用独特的视角刻画艺术。

跟随8位先锋人物,于穹顶之下仰望星空,于山川之间看见艺术,在复杂数据里计算中国北斗的重量,在与时间赛跑中感受生命的温度。
观看方式:CCTV9 纪录频道 4月30-5月7日 每晚19:55播出
05:《奋进的中国》
关键词:建设者
适合:12岁+
单集片长:5分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的特别节目《奋进的中国》,将于4月30日-5月4日在CCTV-9纪录频道每天中午12:50播出,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上线。
通过展现中国“新基建”、科技、环保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火热场面,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的昂扬风采,带领观众实地感受朝气蓬勃的中国面貌。
本片采取了航拍、地面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手法,纪实拍摄能源、科技、交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节点性工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如何破解技术难题,实现30米水下的沉管精准对接?12540块拥有专属身份二维码的彩釉玻璃将怎样为成都大运会场馆带来炫目色彩?
大连湾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是中国北方寒冷水域沉管施工的第一次。三十米水下,寒冷、风浪、复杂的海域地质条件,对建设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白鹤滩水电站,拥有多项世界之最:

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阳”,见证了终极能源之路的探索:

纪录片每集围绕一个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涵盖交通、建筑、能源等领域,重点揭秘超级工程背后的高新技术,讲述建设者们用汗水与智慧筑就的建设奇迹。
《奋进的中国》,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起见证中国建设者风采,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速度!
观看方式:4月30日-5月4日CCTV-9纪录频道每天中午12:50播出;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上线
06:《鲜生史》
关键词:美食
适合:5岁+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里的这句话,来自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人漫长的饮食文化建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乎吃喝乐趣的“标准”。
那些对“标准”进行整理、书写和传播的人,我们称之为“食学家”。但只有将饮食升华为文化的学者,才是真正给食物赋予了意义的人。我们称他们:为真正“知味”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