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小学教育考研录取(中南民族大学小学教育考研录取名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见习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梁任晖、许丹)从广西柳江到西藏山南,从湖北恩施到贵州铜仁,从云南大理到新疆塔城,中南民族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践行着“从民族地区来,到民族地区去”的庄重誓言,身体力行写下青春注解,奉献自己传递温情与爱。
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该校团委组织成立了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0年来,该校连续选派117人赴中西部民族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和支教工作,累计服务学生20000余名,志愿服务时长已达数十万小时,筹集善款20余万元。
扎根教育,照亮成才之路
2012年,研支团第一批的3名成员来到广西同乐苗族乡中学。面对不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简陋的教学生活环境,他们毫不退缩,迎难而上;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真心相待,用音乐感化孩子。“教书育人不是强硬灌输书本知识,而是要用真挚的情感教会他们学会感恩,成为一名正直的人。”如今,已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丁莹常常在课堂上分享这段故事,她表示:“如果记忆是有分量的话,那么在广西的这一年,是最有分量的一年。”
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批成员合影。学校供图
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开始向西藏派遣研支团队员。缺氧干燥的生存环境没有吓退他们,首次来藏的陈熙在山南市乃东区中学任教七年级二班、三班的英语和七班的语文,一周21节课,是学校课时表上任课时长最多的老师。被朋友戏称“补课狂魔”的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藏族好哥哥”。在研支团成员的影响下,乃东中学女孩措吉在2019年收到了中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完成了与研支团成员跨越山海的约定。
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团员合影。学校供图
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时,研支团成员化身主播,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线上学习,队长蓝珊华给孩子制作了具体可操作的“上课指南”,用通俗好记的顺口溜介绍直播课情况并给出各种生活建议。蓝珊华表示:“为了不落下孩子们的课,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
2021年,中南民族大学开始向云南大理、新疆塔城派遣研支团队员,十年光阴匆匆过,研支团的脚步却未曾停留。
持续陪伴,关注孩子成长
在这场长达10年的“爱的接力”中,研支团成员立足服务地需要,打造了一批以“高原书屋”“笔友计划”“邦吉美朵”“青蓝计划”“七彩假期”“七彩四点半”“起点育人计划”为代表的高质量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让高校学子与服务地学生结伴搭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形成育人合力。
播撒知识的火种,需要人,更需要书。2015年8月,第一批前往西藏的研究生支教团在镇上唯一的学校——陈塘镇中心小学发起了“高原书屋”筹建项目,以帮助远在青藏高原的孩子们实现读书的梦想。
“高原书屋”挂牌仪式。学校供图
在笔友计划项目活动中,一封封往返于山海间的书信陪伴着孩子茁壮成长。截至2022年初,笔友计划已开展十期,服务人数累计6400余人次,来往信件10000余封,参与志愿者近4200人。参加笔友计划的孩子从中受益匪浅,旦增刚旦在志愿者开导下,克服厌学心理,主动积极学习,学业成绩得到了质的飞跃;嘎玛次仁通过书信交流,逐渐敞开心扉,改变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笔友计划”信件发放仪式。学校供图
“高原书屋”获评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见字如晤,笔友呵护”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邦吉美朵”获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研支团印江分队获评“七彩假期”全国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团队......10年来,研支团的付出收获了众多肯定。
双向奔赴,汲取前进力量
“爱是双向流动的。”这句话是研支团每一届成员的共识,他们在为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段独一无二、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
“老师,是不是只有上大学了,才可以跳高?”“老师我给你看我摞的牛粪堆,他们是我一个个用手卷出来摞的,这样冬天就可以取火了!”每一次家访,孩子们稚嫩单纯的话语都能戳进研支团成员的心窝里,孩子们及其家长毫无保留的真心也让研支团成员们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感动与温馨。“一年的支教岁月,我真真切切地爱了1天,然后把这一天重复地过了364遍……”蓝珊华在她给队友的信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