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教育(生活方面对孩子的教育)
本周(5月9日-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
教育学家洛克说: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孩子不是实验品,为了陪伴他们更好地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重要。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育儿?
《人民日报》发表了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同时也是我们一直在传递给父母的教育观。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微博@人民日报)
父母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看看在爱孩子上,到了哪个程度?
1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是在教育孩子。
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犹如深厚的土壤,丰富的养料,充足的阳光,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石。
好的家庭教养是缓缓的溪流,温润平和地自由流淌,浪迹微微,却始终浑然有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沿着父母的足迹走向远方的。
孩子成长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靠父母的教育的和引导。
比如独立,规则,责任,感恩,自律,坚持等,这些品质都能决定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2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以前很多父母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而现在父母又有了新型的家庭暴力手段:忽视孩子、冷嘲热讽……
如果说拳头和巴掌,给孩子造成的是严重的身心伤害;那么忽视孩子、言语辱骂等,给孩子带来的则是另外一种更加难以承受的“精神惩罚”。
情感上的暴力没有伤痕、不会流血,但可以直接从精神层面摧毁、伤害孩子的心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情绪失控、满腔怒火的时候,但要知道发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记得,父母需要向孩子表达的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以大欺小”的权威对抗。
好的教育应该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有沟通、有尊重、有爱。
3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毁掉一个孩子只需7步,其中的最后一步杀手锏就是:当众教育孩子,让TA出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做会让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并出现自惭形秽的念头。
很多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要面子,当TA觉得很丢脸时,心里所感受到的羞耻感,远比我们想象中大。
孩子都有自尊心,即使两三岁的幼儿,只不过不同年龄孩子的自尊表现形式不一样,家长的言行又起决定性的影响。
希望父母们,能用宽容大度和耐心对待我们的孩子,珍视孩子尊严,多和孩子说几句:
4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紧”
“我知道你是想……”
“我理解”
“我们一起想办法”。
《女心理师》里有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蒋静,但她也是一个被母亲“圈养”了30年的女孩。
她从5岁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学钢琴,无论寒冬酷暑,不仅如此,妈妈还全方位地控制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交什么朋友都要过问。
妈妈强势的爱,逼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写好遗书,砸了妈妈买给她的所有东西,嘶吼道:
“我根本不想拿什么一等奖!我根本不想弹钢琴!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没有选择权利的孩子,永远活不出最真实的自我。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能自主选择的事情,比如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兴趣班、阅读什么课外读物、如何分配休闲时间等等,你给ta选择,就是给ta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