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教育(生活方面对孩子的教育)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选择更有担当。
5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近些年,我们看到了不少被物质宠坏的小孩,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戾气。
反观那些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身上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大家可能看过。
查理的父亲是一名牙膏厂工人,收入微薄,全家人挤在狭小逼仄的屋子里,温饱有时都是问题。
查理没有玩具,也没有钱去游乐场玩,但爸爸用从牙膏厂带回废弃物,给他做了一艘炫酷的航模。
查理十分想要巧克力工厂的金奖券(只有5块巧克力的机会),家里所有人都支持他:如果喜欢,就去试试。
倾全家金钱之力,终于在买了第3块巧克力时,查理完成了梦想,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有一个人想用500美元来买他的金奖券,大家都拒绝了,他们知道支持孩子、给他内心的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家虽然一无所有(物质),但却应有尽有(情感),在这个内心富足的家庭,查理收获了尊重、爱与自由。
6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指的就是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在一个孩子慢慢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依赖于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其中,父母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纪录片《孪生陌生人》中,一位妈妈生了三胞胎男孩David和Bobby、Eddy,因为无力抚养送入了领养机构,机构做了场实验,把他们送入了富裕、中产、蓝领三个家庭分别领养。
虽然三胞胎在兴趣爱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和最后命运却大不相同:
富裕家庭的Bobby,养父母作为医生和律师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们从没有忽视孩子的教育,用正向方式,教育指导孩子成长。Bobby受过良好教育,性格温和、待人和善。
蓝领家庭的David,开杂货铺的养父母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不高,但父母花了花了大量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因此成年后的David依旧积极向上。
中产家庭的Eddy,作为高校教师的养父非常保守,总是制定军事化的规矩。从小到大,Eddy都与他缺少沟通。在如此严苛残酷的家庭教育下,Eddy变成了低自尊的性格,躁郁症让他的人生在中年就戛然而止。
性格决定孩子的未来,而决定孩子最终性格的,一定是来自家庭的熏陶、来自父母的脾气、来自家庭的和谐氛围。
7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女孩当众声嘶力竭地哭喊:
“妈妈,你为什么总看不见我的优点?为什么总揪着我的短处不放?难道我真这么差么?”
女孩直击灵魂的三连问,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曾在演讲中指出:
“成功父母和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将孩子的优点和对的东西挑出来,而后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幕。
妈妈吐槽刘星成绩差,全班42个人,他排35名。可爸爸夏东海却能看到儿子的“优点”:
虽然文科考得不咋地,但数学和物理考得还不错;
虽然平时不让人省心,但同学对刘星的操行评语是“优秀”;
而且比起考试成绩,刘星身上有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沟通能力和变通能力。
因此,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多一份肯定和鼓励,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勇于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8言传又身教 教子亦教己董卿曾说: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给孩子看。毕竟父母的一举一动,全都看在孩子眼里。身教,某种程度上来说,胜过言传。
陕西西安36岁的建筑女工张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完工地的工作后,总要“逼”自己空出两小时的时间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