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如何在互联网中发展(如何看待互联网教育行业)
在“互联网 +”智慧能源方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AI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纵深发展,如广州、南京等城市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新业态 [9]。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逐步成型,如青岛、济南等城市初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能源供应网络化水平持续提升,如成都、济南等城市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用电终端智能调控 [10]。“互联网 +”促进能源行业智慧化升级,形成了以能源互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 +”智慧能源产业新形态。
在“互联网 +”益民服务方向,通过管理制度优化实现了互联网医院的规范化发展和运作,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较高比例的三级医院预约就诊时间可以精确到 1 h 以内。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如浙江省推行看病就医“一张卡”、健康导航“一门户”,搭建互联网医院“一平台”,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以大数据、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为代表的融合创新应用进一步增强,如济南、武汉等城市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医疗产业新业态。
在“互联网 +”智能交通方向,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获得提升,如济南、成都等城市实行了交通运输服务性数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等服务 [11]。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提速,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改造和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能力持续建设。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如深圳市汇聚各类交通数据,构建“互联网 +”运输管理模式,再造行政服务流程。
在“互联网 +”智慧环保方向,资源环境动态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如杭州市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监测监控的全覆盖。智慧环保创新发展,如济南、成都、青岛等城市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增加监测污染物种类,强化污染物排放管理。废弃物在线交易加快实行,如成都市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如国家流域水环境大数据平台在济南市开展应用示范,支持环境质量预测和污染企业预警。
(二)面临的问题
对照更高的标准,“互联网 +”行动在技术、产业、应用、数据、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互联网 +”行动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评估体系、安全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跨界融合技术体系仍然缺失。应当自主可控的基础核心技术仍显薄弱,如自研中高端传感器的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核心技术仍未攻关突破。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所涉及的新兴技术也有待深入研究。
在产业层面,智能产品和核心软硬件产业的基础薄弱,如高端传感器产品主要来自国外企业,自主可控的软件产业及生态有待完善。平台核心支撑能力不足,缺少支撑“互联网 +”跨领域跨行业、互联互通的平台和集成开发环境。
在应用层面,不同应用领域的业务系统难以实现联接,企业在技术、产品、数据交互方面投入不足,“互联网 +”行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待深化探索。这些因素使得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不紧,制约了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在“互联网 +”成果的应用过程中,通过泛在互联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系统性创新较为薄弱。
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存储加密、安全检测等数据安全技术基础偏弱。数据开放平台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整、数据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 +”行动的实施。数据共享方面的政策设计和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备,数据共享的程度低。利益分配机制和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行业(尤其是在跨行业协作方面)不愿、不敢、不会共享数据。
在政策层面,“互联网 +”行动的管理部门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但一些文件的内容出现重叠现象,延续性和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地方的顺畅执行。政策执行缺乏有效手段,部分地方对顶层设计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形成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可用的政策落实推进评估机制,造成部分地方实践工作走样。此外,新模式、新业态下的公共服务、数据安全方面的治理机制仍处于缺失状态。
三、“智能 +”时代新“互联网 +”行动体系
(一)新“互联网 +”行动的内涵
“互联网 +”行动是以新型互联网及其组合为基础,在新一代 AI 技术引领下,以新互联网技术、新信息通信技术、新智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物技术、新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等 7 类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技术为工具,智能地连接人 / 机 / 物 / 环境 / 信息,按需提供智能资源与智能能力的一种新型智能服务互联系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