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一般什么时候开课(中公教育啥时候开课)
对于A股职教龙头中公教育来说,今年冬天要比往常来得更“冷”些。
一部分寒意来自日前交出的三季报成绩单。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达63.01亿元,同比减少15.29%;净亏损8.91亿元,同比下降167.45%。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8.79%,净亏损同比扩大151.08%。
中公教育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称,主因是2020年前两个季度受疫情影响,大量考试被暂停或取消。被积压的考试需求在三季度集中爆发,将去年同期业绩显著拉高。而今年的培训业务收入,因招生规模缩减,以及考试政策变化等客观因素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其中,省考培训是对该公司收入贡献较大的项目。因2021年省考联考笔试从疫情前的每年4月提前至3月,导致公司收费高峰期减少了1个月,据中公方面测算,仅此一项变化,致使公司收款金额减少25-35亿元左右。
“去年收入被推至高峰,而今年完全走到一个低谷,当波峰遇到波谷,造成特别明显的差距。”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对界面教育说。
还有来自二级市场的寒意。中公教育股价已从去年11月的高点43.58元/股、市值超2600亿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9元/股,近半年跌幅高达79%,市值蒸发超2000亿。
有市场声音将之解读为“双减”利刃下的“误杀”。
对此,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对界面教育说:“对于那些只看当下、或是短期财务数据的人来说,绝对不是被误杀。但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上去看,肯定是误杀。”
在该人士看来,对于教育公司的估值体系而言,短期财务数据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此外还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以及OMO平台的建设,它们会对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教培行业的产能投入与产出收益是错位的”
中公教育将三季度的业绩滑坡界定性为“业绩阶段性亏损”。
“教育培训不同于消费品,后者属于及时投资能立马看到生产结果、并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对于培训教育行业来说,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整个产能的投入与最后的产出收益是错位的,而错位时间可能会在半年左右,甚至一年以上。” 上述人士对界面教育说。
师资是投入的一大核心力量,“最少需要半年时间的储备与培训,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与扩张。”该人士称。
其次是面授场地。财报显示,中公教育70%左右的业务集中在面授上,而面授产能的扩张又局限在教室的建设及使用程度上。
“网点建设需要一定周期,才能释放产能,而它往往决定了未来一年左右能产生多少销售增量。”上述人士称。
最后还有人员以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当地团队的运转磨合和当地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
除了疫情、政策变化等不可控的外因之外,也有经营管理等内因。
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家对校外培训的规范整顿,此前主要从事校外培训的机构开始转型进入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行业竞争加剧,为避免人才流失,中公2021年上半年提升了人力成本,同时营业网点增加扩大人力资源投入,上述原因客观上增加了中公的经营成本。
“去年K12突飞猛进,高薪挖角,你会发现原有的薪酬不行了,必须提高薪酬标准。”上述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告诉界面教育,“我们所有老师均为全职岗位,和其他培训行业比起来,可能带来的成本负担和压力也是不太一样的。”
加上教师的培养周期、运营周期,如果是从绝对成本上计算,也是不小的一笔账,或是造成该公司阶段性人力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这种用工模式的隐忧在于,一旦受到考试季节变化的影响,会造成短期内的人力成本过高、收入过低的情况。
“这种落差体现在财报上,就会比较难看,但是我认为,放到中长线甚至一两年的时间点上去看,就会好很多。毕竟教育培训的核心资产主要还是师资力量和校区网点。”该人士表示。
“重教研、轻名师”是中公教育的一大模式。在保证优质内容持续输出的同时,也能尽可能避免名师被挖角而导致生源流失的情况。
“它是一个中央研发机制,通过打造一个教研再生长的平台,也有利于更多人把经验贡献在里面,提高整体的师资授课能力。”该人士表示。
财报显示,三季度,中公教育三季度研发费用2.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2亿元同比增长7.53%。前三季度研发费用8.3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56亿元。
“考研有望成为千亿市场,关键在于市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