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教育的各个项目(学校教育项目有哪些)
在2月18日的会议上,怀进鹏指出,夯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基础,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有效保障教师待遇。
一位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普及学前教育的短板在农村,有的农村缺少幼儿园,有的农村孩子没有接受三年学前教育,可能只上了一年幼儿园。因此,需要以灵活的方式尽快普及普惠农村幼儿园,比如利用农村小学、村委会闲置房屋,招募农村志愿者充实师资等。”
在大力度的财政补贴之下,“入园贵”问题已有效缓解。下一步,《“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各省(区、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
但要坚决遏制民办园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江苏省就规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园所收益比例分别不超过成本的5%和15%。
保障公办园幼儿园教师待遇的基础是编制。近五年,江苏省新增在编教师1万多名。截至2020年,江西省公办园共有在编教师5.37万人,较2015年增加4万人。目前,民办园教师仍难以获得编制,但要参照公办园教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职工的工资收入。此外,各类幼儿园教职工要依法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在上述会议上,怀进鹏指出,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省级招生工作统筹,严格落实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坚决遏制县中优质生源流失,努力强筋健骨,大力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县中托管帮扶,促进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近日,衡水第一中学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与公办高中衡水中学全面脱钩,二者实现公民分离,独立管理、独立招生、独立教学,“衡水第一中学”成为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近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以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为代表的“衡水系”高中,在办学中公民不分,在全省乃至全国争抢优质生源,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教育秩序,对教育生态产生了不利影响。衡水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从规范衡水中学和衡水第一中学的法律关系入手,规范两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体制,理顺二者之间的办学关系,以“刀刃向内”的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教育决策部署。
目前,一些地方采取了强有力举措。河南省新郑市等部分县区探索“均分生源”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了生源质量的均衡分配。海南省提出到2024年全面实现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
“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教育部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每所地市级优质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
近年来,海南省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县域举办“新县中”或托管“老县中”共计15所。第一批引进托管的北师大万宁附中、中央民大陵水附中均已吸引超过5000名学生从海口、三亚回流就读,约占当地学生数的20%。
帮扶县中,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是要推进特色多样发展。“由于县域内的普通高中数量较少,对于如何特色多样发展,有观点提出确定更大的范围,让这个范围内的县中差异化办学,推动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未来的中考改革,当普通高中招生时,就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招生学校的特色,进行双向的选择,而不是仅仅依据中考成绩的高低进行单向的选择。”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大力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
2022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
北京市规定,同等条件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入学,全市就近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较高质量的零拒绝、全覆盖。河北省20万人口以上的县已全部建有特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