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智能教育学(教育的智能)
第三个问题是人工智能还存在着技术上本身还有很大的发展。目前真正大规模使用的,像英语口语考试、英语的学习以及英语作文的批改,这些方面做得相对成熟一些;智能教学,仪器教学装备有了一些应用。但是很多我们理想上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的成熟。这种成熟关键在于,一是要把人工智能产业界的技术人员和我们教育体系里面的人员结合在一起,形成交叉融合。如果纯技术驱动,不懂教育规律,有时候就用技术强化我们教育中的很多违背规律的做法。实际上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规律下发挥技术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一定要在遵循教育规律下不断地推进我们的技术成熟。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人工智能还要避免两个极端思想。一种极端思想就是认为人工智能能做一切,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唯人工智能论。今后人工智能会取代老师,人工智能会取代学校,这都是比较简单的过分乐观的。像我们接触过原来一些企业界的,未来互联网会消灭学校。走了20多年,学校还很好,不可能的。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学校,也不会取代老师,不能过于乐观。另一种极端是过于悲观,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一点用没有,花架子之类的,也要防止这种过于的悲观。这两个之间要有些平衡,要防止这两个极端的事情。
人工智能在用于一些关键性业务的时候,尤其是高利害业务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各种保障机制。前段时间,印度就出了一个事情,印度的高考,由于它的高考阅卷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很多孩子都不及格,印度那段时间自杀了好多孩子,因为印度的高考是高利害的,和我们二三十年前一考定终身差不多。这也给我们启示,高利害的这些应用一定要慎重,比如说我让人工智能来阅卷,这个阅卷是高利害的,决定一个人的很大利益的。
这个时候我建议应该采用多种原理的技术,因为人工智能同样实现这个东西,可能有不同原理,不同原理的技术,比如我找三个产品来同样做这件事情。如果这三个产品都能够有一致性,这就比较稳定。如果有差异,这个产品好,那个产品差,有分歧的时候,这时候人工介入。这是比较科学的。在高利害的应用领域里面,还需要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重要。
(余胜泉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