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教育类节目(关于警察的节目)
花季少女在校园内频繁遭受校园暴力,终于不堪其扰来报案,警方调查取证后发现,这一切的幕后推手竟然是少女的闺蜜;
一名女子夜里在路边行走时,手机被路边的劫匪抢走,于是奋起直追,并在他人的帮助下把劫匪扭送到了派出所,却发现劫匪竟然还是个杀人犯……
除此之外,还有偷电瓶车打赏女主播的男子,在派出所看热闹的犯事儿大爷;因为被说是四线演员而破防大打出手的小偶像,偷人行李分给流浪汉的“侠士”……
只有想不到的奇葩,没有这些人做不到的事。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接地气、奇葩的案例,在节目中占比太多,所以这种幽默诙谐的风格,让一些网友对《守护解放西》提出了质疑,是不是综艺感过强,已经失去了纪录片的分寸。
就拿最新播出的第三季第1期中的一个案例来说,一名女子深夜报警,称自己遭受了一名男子的暴力和监控。
然而民警在调查中却发现,事实与这名女子描述的严重不符:
女子称男子监控她,把他的苹果账号登录到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以此来监控自己的社交软件,好偷窥别人的隐私;
事实上,那两张照片根本就是“包了浆”的陈年旧图,女子也无法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来证明;
并且,被骚扰、跟踪、发短信骚扰的,其实是这名男子,并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
不仅如此,女子还称自己有个五六岁的儿子,是她和这个男子的孩子,并且大肆宣扬,告诉了周围的所有人。
而五年前,这名男子只有16岁……
被气到抓狂的男子,对女子说:“你把孩子拿出来,亲子鉴定做出来了,是,我就做(她爸)了,现在就去扯证(结婚)。”
听到了这话的女子,竟然认为他是在和自己“表白”,瞬间笑开了花,还“调戏”起了男子:“一个这么好看的男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坏的事情呢?”
在调查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这名女子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并且明显十分偏执,坚称对方骚扰她,还振振有词:“他是不会承认的,你说谁会承认去监控一个老女人。他这么年轻监控老女人是很没面子的,所以他不会承认的。”
民警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哭笑不得。只能先让男子回去,并且对女子进行心理疏导。
在疏导过程中,民警发现她有前科和心理疾病,并且还试图“调戏”民警,问民警会不会和她结婚。
最终,民警联系了她的家人核实情况,并且让家属把她带回去,让社区对其加以看管和监控。
网友们在看完这个案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是认为这种过于戏谑的方式,很容易让人们忽略这种事情的危险性;
因为事件双方的性别、体力因素,再加上女子本身的心理疾病,所以事件只是被定位为“私生饭”;然而一旦性别调换,这就成了潜在的犯罪因素;
另一部分网友则是认为,对女子的惩罚过轻,很难起到示警作用。
总之,不少网友都认为,节目后期热衷于玩梗,致力于搞笑,推荐词往吸引眼球的方向走。在猥亵和跟踪案件中对实施犯法行为的人增加笑点,已经偏离了普法教育的初衷。
实际上,作为一档在B站播出的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当代基层民警的在开展工作时的艰难和挑战,过程真实而又富有细腻的情感。
比如抓捕贩毒人员时,向大家真实展现了民警的办案方式和手段;
在保卫演唱会安全时,在室外默默守护的民警,也让大家感到了强烈的对比;
还有走街串巷劝解家庭关系,帮助走失儿童找到家长,为精神病人购买运动鞋等细节,都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民警的工作。
为了平衡综艺感,提高普法力度,《守护解放西》第三季也专门请来了律师罗翔,在每一个案例结束后,向大家进行普法解析。
网感和正向,合力铸成了《守护解放西》这样的纪录片。观众们通过节目看到的,也不只是警情,还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人间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