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大畅想艺术教育富力校区()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顾羽佳/整理“娜塔莎之舞”是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一幕经典场景,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国人东方与西方“两种灵魂”的撕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以这个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俄国史学界在语言—文化转向背景下的改变,并为论述了该如何建立“中国的俄罗斯学”。本文整理自张建华教授的线上讲座“从娜塔莎之舞说起——俄国史研究已经转向和如何转向”,文稿经主讲人审定。该讲座系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列宾的《托尔斯泰在耕地》

如果不特别提醒,普通人大概猜想不到上图中这位头戴农民的帽子,留着大胡子,赶着两匹马的农民是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当时人们认为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在彼得堡的冬宫里作威作福,让人讨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另一个则是“文学沙皇”托尔斯泰。正因如此,以赛亚·柏林在他的名著《俄国思想家》中提出,托尔斯泰自认为是一只刺猬,但实际上他是一只狐狸。这里借用了希腊诗人阿基洛科斯的诗句“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来进行比喻,柏林认为,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是“一根筋”的刺猬,但他的思想其实是多元的,其中包括他贵族与平民、欧洲与俄罗斯的“灵魂”的持续斗争。到了晚年,托尔斯泰的“两个灵魂”终于达成妥协,使得他成为“真正的俄罗斯人”。托尔斯泰的坟墓也很简朴,难以想象一位“文学沙皇”的坟墓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土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28年到苏联访问,参观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后他非常感动,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称赞托尔斯泰的坟墓比荣军院大理石苍穹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更伟大、高尚。

英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在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史家们起了重要作用。在英国的史家中,有很多学者以研究俄国史或苏联史起家,抑或两者兼修,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以赛亚·柏林、《历史是什么?》的作者爱德华·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的作者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等。在这些历史学家中,有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这就是1959年出生的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虽然费吉斯还比较年轻,但是其学术成就已非常突出。他可以被称为一位“现代派”的史学家,他有自己独立的主页,这可能是老派的史家们所没有的。费吉斯非常勤奋,已经发表了俄国(苏联)史相关著作十余种。由于其作品可读性较强,所以很畅销,而且已经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他的《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古拉格之恋: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等作品也被译成了中文。张建华教授曾为《娜塔莎之舞》一书撰写导读,其中谈到了一个现象:这本书出版之后获得了很多学者的称赞,比如俄国史教授卡洛琳·布鲁克(Caroline Brooke)在书评中强调:“奥兰多·费吉斯的故事并不新颖,但它涉猎广泛并且讲得漂亮。带着他对生动散文的精妙的目光,他描绘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作为一部专门写给普通读者的著作,《娜塔莎之舞》可能没有直接迎合到《革命的俄国》(Revolutionary Russia, 1891-1991: A Pelican Introduction)的读者的品味。但阅读这本书完全是一种享受,它也同样值得收藏。” 但是同时,也有英国学者对费吉斯提出了批评,称其为“历史发明家”,认为他的著作中出现了很多瑕疵与硬伤。例如蕾切尔·波隆斯基(Rachel Polonsky)对他的写作风格提出了疑义,认为《娜塔莎之舞》具有过多的文学性,让人无法判断其究竟是历史著作还是小说,其内容究竟是史实还是虚构。张建华教授发现,费吉斯的叙史方式——史学与文学结合恰好成了他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他的著作几乎每本都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甚至还获得了来自文学领域的褒奖。而对他的批评也是由于其作品的文学性和史实不足。《娜塔莎之舞》的写作风格和社会认识反映了两大信息:第一,俄罗斯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文学中心主义;第二,史学和文学相结合的新文化史书写方式已经悄然来到俄国史学界。

俄国史研究的转向

俄罗斯文学理论家利哈乔夫(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 Лихачев)曾说:“俄罗斯文学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喜好文献’,喜好事务性的散文体裁。文献始终是编年史的组成部分……这也给编年史的风格打下了烙印:重要性使编年史的叙述变得较为华丽和崇高。”他谈到一个观点,从19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具有史学的特点。换言之,利哈乔夫认为,19世纪的俄国作家(也包括诗人、画家、戏剧家)其实是多重身份和多重担当聚集的形象。张建华教授举了具体例子: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不仅是心理意识流的小说,在更深层次上还表现了俄罗斯哲学与东正教神学;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中不仅有典型人物,作品背后还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支撑,或者说,他的每部作品都反映了重大的历史现象和问题。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