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演讲怎么教育孩子(演讲怎样教育孩子)
不少“学霸”父母、职场成功人士,却对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我们身边,这类故事不胜枚举。
家庭教育为何难倒了父母?或许要从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入手来追根溯源。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将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模式,总结为6种思维模型。通过建立更有逻辑,结构化、科学化的思维框架,找到家庭教育“黑匣子”内部的秘密。
——编者
朋友老李读中学的女儿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孤僻,厌学,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到学校上学。
老李理工科出身,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个人职业很有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无可奈何——老李最近向我发出了求助。
他的问题正是很多家庭的困扰,我认为,可以用6个思维模型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模型1:
思考家庭教育的期待与支持
有人用两个维度来衡量家庭教育,第一个维度是支持,第二个维度是期待。这样,家庭教育就分为四种类型:低支持低期待,低支持高期待,高支持低期待,高支持高期待。
低支持低期待,即放任不管型。我们上一代人大多数接受的是这类家庭教育。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生计,顾不上管孩子,孩子就在十分宽松的环境下生长,“自生自灭”。
低支持高期待,即专制权威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怕一个人,那就是他父亲贾政。贾政对贾宝玉的家庭教育就是这一类型,要求极高,动不动就大喝“孽障”“畜生”。而贾宝玉只要听到父亲召唤,就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失魂落魄。我们身边有些父亲跟贾政类似,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孩子一旦成绩不好,就大发雷霆。
高支持低期待,也称之为春风化雨型。贾府里其他人对贾宝玉实施的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以贾母为甚。这种类型通常被认为会产生溺爱纵容的后果,但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高支持高期待,称之为“虎爸虎妈”型。有一些全职家长,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要求也极高。许多人推崇这种家庭教育模式,认为这将会带来孩子的“幸福成长”,其实,这也要因人而异。
“你属于那种类型?”我问老李。他想了想说,孩子妈妈应该是高支持高期待,他属于低支持高期待。
我点点头说,“基于你女儿的状况,你和夫人不妨试一试高支持低期待。”
模型2:
教育宁可无效,也不能起反作用
老李说,女儿特别喜欢玩手机,可他尤其不能容忍她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当然,老李说了女儿也不听。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把女儿的手机砸了。
“然后呢?”我问。
“她一个月没跟我说话。”老李说,语气中带一些懊恼,也有沮丧。
以教育的结果来论,我们的教育可以分为“正数”教育,“零数”教育,“负数”教育。
许多时候,家长操之过急,求胜心切,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未能收到成效,反而带来严重后果。老李砸了女儿手机这件事,就是“负数”教育。
在不能做到“正数”教育的情况下,宁愿无效,也不能起到反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所作为,宁愿不作为,也不要乱作为。
模型3:
教育仿佛黑匣子,无法简单归因,只能不停试
老李是工程师,善于归因。但是教育的问题太复杂了,无法简单归因。
有些孩子成长得很好,家长做经验分享,你可以照搬他的经验吗?不能。
因为他们介绍的经验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个无法证明的命题。你无法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对比实验。即便是一个家庭里的同卵双胞胎,个性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所谓的成功教育模式,往往无法证伪。
甚至在低支持低期待的家庭,也能飞出“金凤凰”。我有一个同事,就是这样的。孩子考试年级第一名,学校让家长介绍经验,可他连孩子读几年级都搞不清楚,怎么介绍?!
因此,我们常常把孩子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并不清楚黑匣子里面的运作机制。我们只能尝试不同的输入,看看会有怎样对应的输出。
老李说,黑匣子他熟悉。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就是这种模型,不断用大数据“喂”它,最后试出合适的参数,得出足够有效的模型。但是为什么是这个参数,我们并不知道。每个孩子的模型参数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敏感,有些孩子皮实。不同的孩子,我们只能不停地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