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清末教育发展史(清代教育史)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记载此事的有一部重要文献,即《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由此建立的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此书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编制。张百熙(1847—1907),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编修。光緖时先后督山东学政、典试四川、直南书房、任侍读学士、督广东学政、任内阁学

记载此事的有一部重要文献,即《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由此建立的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此书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编制。

张百熙(1847—1907),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编修。光緖时先后督山东学政、典试四川、直南书房、任侍读学士、督广东学政、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郞、左都御史及工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尙书、管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

荣庆(1859—1917),蒙古正黄旗人,出生于重庆,以科甲入仕途,祖父、父亲均曾在朝为官。

张之洞(1837—1909 ),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同治二年(1863)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

此书编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其中对于新学制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与要求,以下逐条列示之。

一、全国学堂总要

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正合三代学校选举德行道艺四者并重之意。各省兴办学堂,宜深体此意。从幼童入:初等小学堂始,为教员者,于讲授功课时,务须随时指导,晓之以尊亲之义,纳之为子规矩之中,一切邪说诐词严拒力斥,使学生他日成就,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外国学堂,于智育体育外,尤重德育,中外固无二理也。

解释:这一条说明当时建立的全国大小学堂,都要遵守的宗旨是端正趋向,造就通才,说这与中国尧舜禹三代的学校宗旨是一致的,都是要对德、行、道、艺四者并重。目的是将学生教育成知爱国、懂立身的人才,这也与外国教育中重视德育是一致的,中国解放后也强调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三个方面都做得好,就称为三好学生,看来也是有所传承的。

二、大小各学堂各有取义

大小学堂,理原一贯,惟各学堂各有取义:家庭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意在使全国之民,无论贫富贵贱,皆能淑性知礼,化为良善。高等小学堂、普通中学堂,意在使入此学者,通晓四民皆应必知之要端,仕进者有进学之阶梯,改业者有谋生之智能。高等学堂、大学堂,意在讲求国政民事,各种专门之学,为国家储养任用之人才。通儒院,意在研究专门精深之义蕴,俾能自悟新理,自创新法,为全国学业力求进步之方,并设立中国旧学专门,为保存古学古书之地。实业学堂,意在使全国人民具有各种谋生之才智技艺,以为富民富国之本。译学馆,意在通晓各国语文,俾能自读外国之书,一以储交涉之才,一以备各学校教习各国语文之选,免致永远仰给外国教师。进士馆,意在使已经得第入官者,通知各种实学大要,以应济时急需。师范学堂,意在使全国中小学堂,各有师资。此为各项学堂之本源,兴学人手之第一义。

解释:建立新的学制,又是为了使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成为能淑性知礼的良善之民。在受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后,为人们以后的仕进或谋业的都有良好的基础,而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是培养能够讲求国政民事以及各种专门之学的人才,为是国家培养治国理政的专门人才。此外还要单独的通儒院,研究更深的义理,能够自悟新理,自创新法,谋求全国的进步之方,同时也为保存中国古代的古学古书服务。另外还有实业学堂,类似于现在的职业学校,让学生学会各种具体的职业技能。为了了解和吸收外国的理论与经验,又设立译学馆,培养翻译外国学术著作的人才和能从事外交工作的人才。为了进一步培养国家的官员,则设立进士馆,让已成为国家官员的人进一步深造,提高他们治国理政的能力与水平。最后是师范学堂,是为培养各种学堂的师资。今天看来,社科院相当于通儒院,外国语学校和外交学院,相当于译学馆,各级党校相当于进士馆。一个国家的各种人才的培养,都有对应的专门学校,这是清代晚期实行新学制以后的发展和变化。

三、京外各学堂俱照新章,以归画一

此次遵旨修改各学堂章程,以忠孝为敷教之本,以礼法为训俗之方,以练习艺能为致用治生之具,其宗旨与上年大学堂原定章程本无歧异,惟学堂本系创办,前章尚有未备之处,兹更体察近日情形,斟酌修改,条目更加详密,课程更加完备,禁戒更加谨严。即湖北等省学堂章程前经奏定者,一并会通酌改,令归画一。所有原定章程之应共遵守者,均已归并本章程内。此后京外官绅兴办各种学堂,无论官设公设私设,俱应按照现定各项学堂章程课日,切实奉行,不得私改课程,自为风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