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型家庭教育的解决方法(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深究起来,专制主义的父母对孩子的想象是很负面的,认为孩子懒惰、贪玩、不求上进,因而需要打击,需要指挥、命令、规范,必须把孩子纠正到父母认为的正确轨道上来,不然就要出问题、走弯路,甚至被毁掉。
同时,这类家长也有意无意地预设了自己的全知全能,理由无非是家长有阅历、有知识,不仅知道什么是成功,还知道通往成功的直路,因此,孩子只要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走,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进而言之,专制独裁式家长的观念中,父母生育、养育子女,对孩子有恩,子女从属于父母,彼此是主从关系。实际上,不少父母在抨击子女反叛时,都会说这么一句:“生你、养你,吃着我的,用着我的,还不听我的话!”
怀揣居高临下的心态,很多父母忘了子女也有尊严,对子女说话,常常尖酸刻薄,却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以此掩盖情绪失控、简单粗暴的真相。那其实是不敢诚实面对自己,为自己开脱的遁词,典型的自我美化自我感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爱孩子的初衷固然毋庸置疑,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爱最重要的不是表达,而是感知、接受。
很多父母可以认同吼叫、打骂是专制行为,殊不知,对孩子随时的指挥、命令、否定、论断,同样也是专制的一种,其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思想局限也会很严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专制主义养育方式不利于儿童自由而充分的成长,压抑儿童天性,“好比是给儿童穿上一件紧身衣,容易导致儿童人格问题、心理障碍。”
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区分了 “专制独裁的良知”与 “人文主义的良知”。
前者乃是儿童将父母等外在权威确立的戒律,内化为自己的心声。这种良知不是基于个人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为了获得奖励和害怕惩罚所采取的权宜之计——难怪很多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声音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难怪有些孩子小小年龄就成了两面派,当着家长的面一个样子,背着家长的面另一个样子。
相反,“人文主义的良知”则不受父母制裁与报偿的影响,是存在于儿童个人心中真正自我的心声,是对自我的真诚关爱与肯定,有助于个人完整人格获得健全和谐的发展。
诚哉斯言!除了两位思想家谈到的对孩子个人人格的负面影响,专制独裁式养育还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冲突。
当代中国父母的养育思想正处于传统专制主义向现代人文主义的过渡阶段,固然接受了一些人文主义的养育理念,实践中仍呈现出浓厚的传统家长制、专制独裁色彩,而我们的孩子,有更高的自由意识和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