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对还是错(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对还是错)
(节选叶传林、张建国《道德的力量》第十二章道德的培育,第二节道德与教育。)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应当是优秀人才,至少不是坏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德才兼备。现在的问题是过于重视“才”而忽视“德”。事实上,“德”与“才”不是并行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德”是根本,“才”是“德”的一种体现。
学生未来的成就,取决于校园培养出的持续学习的品德和习惯。学生时代学习的知识,在真正工作后能直接用到的,不到五分之一;这些知识与之后的持续学习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学生时代培养的习惯和养成的性格,却会伴随你的一生,左右你的未来。教育的精神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德。善良、诚信、奉献的品德是哪个行业都需要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渴求感,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围绕品德的培养,选取老师十分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要为人师表,品德为上。品德不好,一票否决。品德不好,意味着毒害学生。我们要以德为主建立新的教学考核机制。在教学方法上,培品德、练性格、养习惯变得非常重要。不能光练脑子,谁的反应快计算准谁就优秀,更要看重勤奋好学、乐于奉献、团结友爱、吃苦耐劳这些品德的培养。这些才是日后人生幸福快乐的根本。通过改革现行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高考制度,多措并举,像对待文化课一样对待道德品质,在全社会形成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良好氛围。
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要以人为本,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培养利他精神、培育道德之基作为教育的核心,贯穿于课堂及课外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把学校的学习平台当作修炼道德、陶冶精神的平台。一是培养专业技能要着眼于行业技能背后的品德。比如会计人才,首要的是培养其严谨的精神,“不做假帐”是第一位的;新闻记者,首要的客观公正报道事实;医生护士,首要的是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这些,都是远比专业技能更基础、更重要的东西。二是要着眼于行业特点培养精神品质和行业素养。如从事科研的,要培养务实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钓名沽誉、浮夸卖弄;从事军事的,要培养乐于奉献、舍生忘死的性格,不能畏畏缩缩、首鼠两端。三是课程设计及教学都要服从品德培养的目的。结合职业特点,促成其道德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