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教育指导反思(幼儿园入学教育反思)
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离开亲人、离开熟悉的环境,会表现出反抗、哭闹、不吃不喝、睡眠不安、情绪烦躁或沉默不语等现象。幼儿会明显感觉到无助和不安,其情绪状态具有明显而强烈的消极性和不稳定性,并且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一日正常生活和各项活动。
为什么会出现“新生入园焦虑”?(1)儿童自身的不适应。
A情感行为的不适应。孩子从出生到入园前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孩子与父母与家庭其他成员已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感。然而,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面临一种新的生活环境,陌生感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的危机。此外,幼儿园是群体生活,需要孩子克制自己的一些需要,这与孩子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情感、行为的不适应。
B生活方面的不适应。绝大多数3岁的孩子,在家里并不能完全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收放玩具、用具等,常常是由父母或掐家人包办帮助。而在幼儿园里,教师要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做法与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孩子会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
C交往方面的不适应。在家里,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进入幼儿园后,与孩子每日相处的则是一群同龄伙伴,这是孩子出生以来未曾有过的,打破了孩子原有的交往习惯,出现了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2)家庭中的因素。
A成人的影响。由于家长对孩子生活方面的不放心,对幼儿园的不了解、对幼儿园教育的不了解、对教师教育的各方面情况都不了解而导致的不信任等,自然而然也会通过其太低、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B教养人的变换。有些孩子从小和祖辈生活在外地,入园前不久父母才接到身边,他们与父母之间还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有些孩子从小由祖辈或保姆带大,对他们很依恋,当知道自己已上幼儿园后,爷爷、奶奶、阿姨就要离开他们,回自己的家了,因此会产生“我不去幼儿园,他们就不会走”的潜意识。
C家长帮助幼儿进行的心理准备不当。没有帮助孩子进行相应的心理准备,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家长的事,与孩子无关。该送就送,送就是了。将上幼儿园作为对孩子的惩罚警告:你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你。
(3)环境中引起幼儿焦虑的因素。
A人(保教人员)、教师本人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角色对幼儿而言是新奇的,幼儿不仅要逐步熟悉教师本人,更要适应教师对自己的教养方式的态度,逐步建立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B物质环境。虽然活动室中有漂亮的墙饰、丰富多彩的玩具,但是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环境结构与家庭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对其原有生活的空间位置的习惯性和规律性被打乱了。
C活动及组织方式。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形式、每日的各项活动对幼儿 来说都是相对陌生和新鲜的。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幼儿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岁左右的新入园幼儿习惯于家庭中一对一的教养方式,还没有建立集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集体的意识,往往并不理解教师的引导、提出的要求与自身的关系,不能正确确立自身在集体中的位置与角色。
如何应对“新生入园焦虑”?(1)入园前运用系统脱敏法降低幼儿的焦虑,与家长初步达成教育的共识。
A.家访。家访是解除幼儿入园焦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幼儿熟悉的环境中以及家人的陪伴下,第一次认识、接触陌生的教师,幼儿通过家人与教师交谈中亲切的态度感受到了安全,在与教师游戏时以及收到喜爱的礼物的愉快体验中,暂时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幼儿已在良好氛围中建立了初步的师生关系。同时,留给幼儿的录音录像,使幼儿在家中经常能看到教师的形象,经常能听到并逐步熟悉教师的声音、熟悉幼儿园中自己经常能用到的小标记。熟悉度的增加,可有效降低因陌生而产生的焦虑。
B。公园内松散性游戏。选择一所幼儿居所附近且熟悉的小公园,由教师组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到公园游戏、活动,进一步熟悉教师、认识新朋友、了解集体活动的形式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