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春季学生返学心理健康教育)
12.合理安排工作
繁多的工作任务容易使人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可将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分为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4个类别,根据分类将各项工作任务排序后逐一完成。根据自身状态,及时调整作息和工作强度,循序渐进,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13.稳定学生心态
向学生讲解学校为开学所做的准备和保障工作,消除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建立安全感。对学生因复课复学产生的心理波动,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寻找心理困扰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借助此次疫情的正面教育素材,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稳定心态,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14.正视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问题
复学复课后,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均有较大转变,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行为,比如上课开小差,作业完成不及时等,这是正常的适应现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多理解、鼓励学生,对不良行为表现给予温和的接纳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早适应线下学习、生活状态。
15.科学做好教学衔接
复课后,各科教师要对线上教学进度、质量进行评估,确定教学起点,调整进度、降低难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先以适应学校生活为主,不过分强调成绩和进度,营造“低竞争性”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个缓冲期,平稳过渡到线下教学。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中穿插活动、案例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加强关心关爱,鼓励教师抽出特定时间开展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16.开好主题班会
复课第一周班主任要组织一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内容以复学适应、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学习心理、亲子关系、健康人格等为主,帮助学生缓解入学紧张情绪,学会识别和处理不良情绪,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基。
17.注重心理健康
全体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特别是复学后因疫情情况、学习适应困难、成绩落差、升学就业、亲子冲突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果忽视不加以引导,容易造成心理“后遗症”,长期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给予正面引导。
18.关注重点群体
全体教师要特别关注与关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学生群体,尤其是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密切观察,动态监测。要重点关注初三、高三学生情绪与行为的变化,不要过度施压。
19.强化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
班主任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紧密配合,畅通沟通,联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预防、科学评估、迅速识别、及时干预。
20.密切家校联系
全体教师要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向家长通报复学后的课程设置、教学衔接、防疫措施等关键性问题,让家长放心安心,增强家校互信;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状况,提醒家长关注开学后孩子的情绪变化与行为反应,强化亲子沟通,构建和谐家庭,当好特殊时期学生的引路人。
三、家长篇
21.做好自身调整
家长要做好自身心态调整,对复学复课避免过度激动或焦虑担忧,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心和适时适当的帮助,不过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内心稳定了,孩子内心才能够稳定。家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22.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疫情
积极关注国家、省、市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做到不懈怠、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对孩子普及防疫知识,科学面对现状,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引导孩子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减少外出聚集,做好日常防疫工作。
23.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明确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学习成绩和促进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压力或焦虑,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提供情感支持,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24. 以身作则调整生活作息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作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保持自身规律的生活作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规律作息,在复学复课前,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按时用餐、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等等,提前执行,提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