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最新教育方向(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广大中小学校牢记“国之大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各自的智慧与力量。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随着一系列重大法律、法规出台,随着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中小学校面临着从办学理念到办学行为的大变革。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办高质量的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年来思考与探索的重点。梳理一年来中小学校取得的新进展和新经验,可以看到许多学校在新政策要求下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力行创新;许多学校主动配合国家战略需要,多方发掘资源、勇于开拓。实践中的每一步前行,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有着独特的价值,体现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一、以建党百年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1年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发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号召。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教育系统必须全力以赴落实好的政治任务,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各地各校深化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任务,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习教育方法和模式创新。比如,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挖掘百年党史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深化“四史”进课堂。有些学校创建“实景课堂”“数字课堂”,引导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打卡”,积极运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VR、AR和RAP、动漫等载体形式,打造有营养、有滋味、有风景、有活力的思政课堂。再如,根据地域、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优质党史教育资源,发挥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党史研究专家、优秀党员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身边的党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跟党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落实“双减”政策,发力减负提质、“五育”并举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大幅压减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大幅压减校外学科类培训,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其关键是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根本之策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点抓好“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细化落实举措,广大校长教师积极作为、辛勤奉献,目前总体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高质量作业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落实“双减”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各地各校通过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开展了一场“作业攻坚战”,努力设计好每一份作业,使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作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分难度设置分层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让学习困难的孩子“吃得饱”,让学习不费力的孩子“动动脑”,也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探究博物场馆、历史遗迹、家乡美景等。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各地各校在基本实现“5+2”课后服务全覆盖基础上,“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比如,在课后服务时段分设“学习时刻”和“自主时刻”。“学习时刻”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抓差补缺,开展爱心辅导和答疑,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当天的大部分作业,让“难题不出校门”成为现实;“自主时刻”则用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结合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等,开展阅读、游戏、科普、体育、艺术、劳动技能、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有些学校开设的跨班级、跨年段社团多达数十个,内容覆盖“身心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思维、科学技术、艺术人文”各领域,拓宽了课后校园生活,深受学生喜爱。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减负提质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各地各校通过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技术、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等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许多学校,传统的“灌输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改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学”,教师将“教学设计”改为以学生学习活动架构为主的“学习设计”,将“教课堂”变为“习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双减”工作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校的教育行为,而且促使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更加重视“五育”并举,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得到进一步扭转,良好的教育生态进一步形成,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