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南泥湾(革命教育传统电影)
1943年春,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成绩展览会写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同年,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拍摄电影纪录片《生产、战斗结合起来》( 后改名为《南泥湾》)。在电影即将拍完时,时任摄影队长的吴印咸来到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枣园,请求毛泽东为电影题词,毛泽东欣然同意,在两张白色凸版纸上分别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两幅题词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毛泽东为电影《南泥湾》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今天,我们通过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起回看70多年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吧!
曾经的南泥湾 黄山臭水黑泥潭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区的东南方。清朝中期,这里回、汉民族聚居,经济繁荣。后来,由于封建统治者挑动民族纠纷,加上连年战乱,使方圆百里富庶的土地,变成了人烟稀少、树木繁茂的荒僻之所。一首当地传唱的歌谣,真实地道出了它的不堪:“南泥湾呀烂泥湾,黄山臭水黑泥潭。 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这里的情况雪上加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陷入极大困难。
毛主席一声召唤 九旅开进南泥湾
为了改善极度困难的状况,中共中央在延安专门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根据地军民开垦荒地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背负厚望,进驻了这片荒芜之地。在缺乏生产工具的条件下,战士们身背钢枪,手握镢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用一把镢头刨出个“陕北好江南”。
八路军战士人人会纺线
开荒好比上火线 没有后退永向前
初到南泥湾时,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吃粮都需要到百里外去背,生活艰苦得无以言表。为了加快生产进度,提高劳动效率,指战员们展开了劳动竞赛。 在一次全团组织的175名突击手的竞赛中,七一八团模范班长李位 创造了一天开荒3亩6分7厘的纪录;第三五九旅供给部政委罗章是江西人,他把家乡耕种水稻的经验介绍给指战员们,使南泥湾有了稻田。
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各条生产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代表济济一堂,交流生产经验,互相学习。
三五九旅将士们的努力,体现在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上:大生产运动期间,三五九旅先后办起了1个纺织厂、1个被服厂、2个机械厂、2个纸厂、4个木工厂、3个军鞋厂、3个铁厂、1个肥皂厂、2个油坊、8个粉坊、6个豆腐坊、7个盐井、2个煤窑。此外,还开办了商店、客栈、军人合作社等。到1943年,全旅组织运输队有400多人,骡马800多头,骡马店68个。1940年到1944年,三五九旅将农业生产种植面积翻了百倍(2450亩到261000亩),收获粮食从200石变成了37000石,实现了肉油菜100%自给和粮食200%自给。
军民携手打坯做碗
1942年,毛泽东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书写“自己动手”的照片
新时代 南泥湾成为度假休闲好去处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南泥湾》,让黄土高原上的这个小镇名扬大江南北。
如今,南泥湾革命旧址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1978年,这里修建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常年对外开放;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这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