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包豪斯的社会影响及教育意义(论述包豪斯的教育观念)
包豪斯(Bauhaus),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成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也是世界性的设计中心和设计教育实验中心。
?包豪斯创始人
包豪斯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1912年成为德意志联盟的主要成员,一战爆发后应征入伍,残酷的战争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使得格罗皮乌斯改变以前对机器与大规模生产的推崇,转而开始倡导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他担心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推进,传统手工业的优秀特点会被消失,因此提倡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合作,改善大工业的非人格化,提高设计水平。
同时,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革,使艺术与手工业能够良好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也能成为企业的项目和产品,为此包豪斯早期采用了双轨制教学体系(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进行教学。
格罗皮乌斯主张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将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他设计中强调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
1911年,他与建筑师阿道夫·梅耶合作设计了法古斯鞋楦工厂(欧洲第一座完全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幕墙的工业建筑,没有装饰,采用柱支撑结构的三层厂房),为他在建筑界赢得了广泛认可。此工厂,在设计的标准化及批量化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包豪斯第一阶段
魏玛时期(1919-1925)是包豪斯初创和奠定基础的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担负起培养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使命。格罗皮乌斯秉承“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思想,网罗了一大批欧洲前卫的艺术家来学校任教,大大增强了包豪斯的教学力量。
1923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一个新的统一》首届师生作品展览会。此次展会大部分展品新颖独特、材质优良、技术巧妙,受到广大欢迎,并有各国工厂前来订单,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次展会成功地把包豪斯推向欧洲各国,从此,包豪斯办学氛围开始从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转变为大工业化的现实主义。
?包豪斯第二阶段
德骚时期(1925-1932)开启了包豪斯新的成熟发展阶段。1925年包豪斯因故从魏玛迁到德骚进行重建,格罗皮乌斯重新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新的建筑群高低错落,采用非对称结构,全部由预制件拼装而成,工场部分采用了玻璃幕墙结构,整体没有装饰,各功能区之间以天桥联系,体现了现代主义在当时的最高成就。
包豪斯迁入德骚后,不断总结前几年的经验教训,然后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并把课程明确分为几大类:(1)必修基础课(2)辅助基础课(3)工艺技术基础课(4)理论课等等。
学生进校后先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学校采取“工厂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学生基础课训练后就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在车间师生以师徒相称。包豪斯的教师由两部分组成:担任技术和手工艺、材料部分教育工作的“工作室导师”和担任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部分教育工作的“形式导师”。这样的双轨制教学体系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非常出色的设计家。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斯·迈耶继任。迈耶是一位具有激进社会主义思想的校长,上任后更加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加强了社会与工业的联系。但是,包豪斯的艺术激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到了政治激进,从而受到了很大政治压力。1930年,迈耶被迫辞职,由建筑师米斯·凡·德罗担任校长。米斯上任后,立即禁止学生参与政治运动,并加强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学术研究。
?包豪斯第三阶段
柏林时期(1932-1933),包豪斯最困难的尾声时期。1932年,纳粹党控制了德骚,在纳粹法西斯的干扰和封杀下,米斯与师生只能将包豪斯搬到柏林。但是,好景不长,在纳粹政府的强压背景下,包豪斯最终于1933年被迫关闭,结束了14年的历程。虽然包豪斯被迫关闭,可包豪斯的精神却没有消亡,而是被师生们带到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一定意义上讲,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国才得以完全实现,同时对美国现代设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