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高中心理安全教育(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教育)
例如,遇到同学生病时或困难时,他们会主动提供帮助,在无力帮助时也会帮忙求助或通过安慰给他人带来心理慰藉。
当前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学校教育也会强调积极关注,这使得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较强的自我关注在有其好的一方面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可能会在与人沟通时会给对方带来压力,有些学生聊天时总是抢占话语权,聊天内容多围绕自己,忽略沟通的双向性,只将对方视为听众,而没有顾及对方感受。
其次,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有的学生对他人的话念念不忘,可能会长时间追着对方询问原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刚才到底什么意思……对方在没有耐心应对这样的追间时就可能发生冲突。还有学生缺乏共情能力,总是在他人失误时嘲笑对方,认为也无恶意,造成冲突。再次,互助的氛围减少,有的学生看见其他同学遗落的物品也不提醒,只是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事情,在乘车、就餐等时候不懂得礼让。
团队合作也很重要,整体来讲,学生还是懂得如何分工、合作、考虑个优势来呈现好的汇报效果。并且学生在面临新成立的小组以及不熟悉的组员时,并未表现出怯场。但在应对合作冲突时,学生略显慌张。当发生分歧时,学生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处理团体冲突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引人团队合作任务,锻炼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和思考的包容性和独立性
在集体中保持个性很重要,但有意识地融入集体,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也是不可缺少的。集体中成员一定具有多样性,若是都以个人为主,那团队意识必然难以建立,另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对自身进行适当评估的能力。
例如成都线路中菜品口味难以刨除辣,那就需要学生对自身有所了解,是否合适这条线路的生活口味常态,若不适合,就要自行提前有预案,而非将自己视为独一无二,无可委屈,要求其他成员配合和满足自身需要,达不到就满心埋怨。
但在活动中,难免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包容性做得不够,太过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人以及整个集体。例如,难以接受和自已习惯不同的同学,会频繁要求更换宿舍和餐桌。对其他同学的失误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为凸显个性,不穿校服,犯错误拒绝道歉,漠视老师批评,并将此视为个性化。这种现象在青春期儿童身上确实存在,该阶段的儿童人际关系较为敏感,自尊也刚刚建立,也很急于证明自己,找到自我价值体现。但也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积极引导的方面。
教师和家长应在这方面仔细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他人的体谅和包容能力。人际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若要良好地与人沟通,切实意识到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在适度保持个性的前提下保有能够为整体的良性运转而努力去适应大家的意识性以及对他人不同于自己习惯和个性的包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成就方面,个人的幸福感也可以通过体谅和包容得到提升。现代人的很多心理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难以谅解和宽容,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因此要切实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包容观,体谅他人不应是给自己带来心理负担,不是为了委屈自己,也非显得自已儒弱或要求他人感激,而是在维持自己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顺其自然地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集体获得更好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另外,学生的独立性相对较差。学生还是更依赖于教师的照顾,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将带队教师视为“保姆、保安、保镖”,甚至有很多老师也持有相同的想法,事无巨细地照顾学生。诚然,教师确实有看护和引导学生的职责,但也要培养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在外出活动中学会成长。外出研学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例如自己打包行李,宾馆内行李和用品的摆放,科考过程中自己的安全,遇到问题后如何寻求帮助和解决,评估自己的能力等。引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面对困难的心态也极为重要。
例如遇到天气状况,临时改变行程安排,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等问题时,学生是否能及时调整自自己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慌不乱也是考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方面。整体来讲,大多数学生做得较为妥当,能够重新适应新的安排方案,并能积极配合安排,但也有学生一直情绪不振,抱怨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