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要求(人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要求)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包含5条: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我们需要掌握每条规律的含义、对教学的启示以及常考例子。通常易错点是以例子形式考查对规律含义理解,所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辨析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首先初步认识各规律的含义,再进行辨析。
一、含义初悉
(一)顺序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四)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五)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二、规律辨析
(一)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是个体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调的是“从......到......的发展方向”
阶段性:反映的是不同阶段的总特征。
如果用A、B、C表示个体身心发展的三个阶段,那么顺序性侧重的是从A到B再到C的过程,阶段性侧重的是“A有什么特征,B有什么特征,C有什么特征”。
(二)阶段性 VS 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阶段”不能作为二者的区分关键词,二者都有提到不同年龄阶段。
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阶段的总体特征表现;不平衡性反映的是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均衡。
(三)顺序性 VS 不平衡性
如果纠结在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之间,首先需要判断题干中描述的是否为同一方面。如果是不同方面,直接选不平衡性,因为不平衡性有一层意思是不同方面不同步。如果是同一方面,那就判断下题干描述的是同一方面的什么内容,顺序性侧重同一方面的发展方向,从......到......;不平衡性侧重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快慢。
(四)不平衡性VS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发生在个体内部,是自身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个别差异性出现在个体之间,是群体与群体或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是跟别人比。
三、小试牛刀
1.小学生的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生的教学则采用抽象讲解,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强调各阶段的不同特征。题干中,小学生和中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是两个不同阶段学生的描述。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不平衡性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不平衡主要强调个体的发展速度不同。题干中儿童具有两个发展高速期是发展速度的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