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教育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届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教基〔2021〕8号),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及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未来的方向,无疑对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的落地,提出了发展的关键举措。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得到了巩固,如何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需要向基础教育两头延伸,可喜的是,这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在夯实基础教育上,围绕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民众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实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工作措施。
一、学前教育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提高新时代社会主义国民素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各省、市、县(市、区)只能完善和保障义务教育,在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建设上,相对滞后,引进民间资本建设的民办幼儿园,不少还是以盈利为目的。进入了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作为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基础教育基础的必然要求,为此,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需强化主体责任,健全保障机制,各幼儿园(学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盼,为培养孩子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学校教育基础,这也成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共识。
二、学前教育发展有新目标和新举措在《“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既突出了“强化公益普惠”“ 坚持巩固提高”“ 推进科学保教”“提升治理能力”四个原则,又明确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的主要目标。关键是还在完成“补齐普惠资源短板”“ 完善普惠保障机制”“ 全面提升保教质量”三大重点任务上,提出“优化普惠性资源布局、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健全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完善幼儿园规范管理机制、强化幼儿园安全保障、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教研改革”十大政策措施,让学前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一样,自成系列进行发展。这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或者说中国教育史上首次实现学前教育体系发展的新开局。
三、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有新保障为了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在组织实施方面也颇多亮点。在《“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一是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出“加强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省级统筹,充分发挥市级区域中心作用,落实县级主体责任,以县为基础逐级编制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科学确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并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分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求“完善激励机制”。中央财政继续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倾斜。要求“各地要健全激励机制,对完成普及普惠目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升保教质量等方面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向学前教育捐资助学。三是“强化督导问责”。扎实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压实政府责任,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保教质量、完善投入保障政策等情况,纳入国家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重要内容,发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责任事故、重大案事件和师德师风问题的县(市、区)2年内不得申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要求“各省(区、市)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市县政府工作的绩效考核,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