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活动现场会(上海垃圾分类宣教基地)
去年2月,小区改造垃圾厢房后,只余两个垃圾投放点。自那以后,谢来善一直负责管理其中一个垃圾厢房。这个点的垃圾厢房收纳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类,住户可24小时投放。每当有住户前来投放垃圾,他都会上前查看分类和投放情况。
复元坊小区垃圾厢房改造前后
谢来善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小区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约一半住户垃圾不分类。那时,居委会天天来看,还有志愿者守在现场引导,但仍有个别住户不理解。“一天吵好几嘴,有时一天吵三四次。有的人说一说就听了,但有的劝了也不理睬,直接走了。”
居民区负责人曾观察过该小区的一户居民,据他介绍,“这户人家由退休的男业主丢垃圾,但他最开始也抵触垃圾分类,觉得给他的生活增添了麻烦,甚至曾故意将湿垃圾扔在干垃圾箱内,不分类。”
该负责人说,去年7月1日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后,居委会便组织物业、志愿者等重点督促这类住户。“刚开始时劝说也不听,我们就上门找他爱人,也让熟悉他的业主和他沟通,劝他。”
在该负责人的记忆中,居委会等各方人员与这名男业主至少沟通过6次,“每周都去,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才把工作做下来”。该负责人说,后来,这位男业主终于转换了观念,到今年2月,基本能做到垃圾分类了。
“老年人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有些年纪大了反应不过来,干湿分类搞不清楚。”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对这部分老年人需要反复说服,不断上门做工作,手把手地教。“比如有个80多岁的老奶奶,她每次都提到现场来分,有时没有保洁员,她就不分了。我们就上门手把手地教,一次两次三次,甚至五六次,时间久了,她就会分了。”
/ 改变 /
99%小区住户能正确垃圾分类
保洁员直言更轻松了
7月2日下午,在复元坊小区的24小时垃圾投放点,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前来扔垃圾的住户,有的手持绿色账户卡打开分类垃圾桶的厢门,然后将垃圾分类扔进桶内。没带卡的,则可使用现场挂着的公用卡打开厢门,投放垃圾。
现场保洁员谢来善也会上前查看,看投放者是否正确投放,对个别投放错误的也会及时提醒。“一天比一天好,原来二次分拣多,现在越来越少了,也就轻松一些了。”他说。
复元坊小区24小时垃圾投放点,住户投放垃圾时,保洁员谢来善在一旁查看
居民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尽管做了大量宣传、培训和活动引导,也有楼组长和志愿者前期引导,但小区仍有近一半的人不达标。
那段时间,因为有住户不分类或不会分类,谢来善的不少时间都花在二次分拣上。“不只是我,也包括居委会和志愿者们,既要提醒大家垃圾需分类,告诉他们怎么分类,还要把他们投错或没分类的捡起来重新分一次。”
此外,谢来善管理的垃圾厢房是24小时开放,但他只值守到晚上8点。夜间无人值守,第二天早上上班后,总会发现厢房外或多或少堆放有垃圾。他说,这些垃圾是住户在深夜时扔的。“有时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有的是直接丢地上的,也有不分类的,最多时能装两桶。”
同小区另一垃圾厢房则是定时投放,也只收纳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时间为早上7时至9时和下午6时至晚上8时,平时主要靠志愿者值守。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志愿者周萍便和其他志愿者一道,轮流值守在此处。
“还是要守着,现在还有个别不到时间就来扔,我们就要劝他去另一个点。”周萍说,刚开始,很多住户不分时间来投放垃圾,还有接近一半的人不分干湿垃圾,混着扔,但现在,“这些现象已明显好转”。
“那时很多群众不理解,我们就组织楼组长学习,这样可以带动一批人,再结合小区幼儿园小朋友学习后回家给家长说,更容易被接受。”居民区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最初效果不好,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观念上不认可垃圾分类,另有一部分老年人年纪大了,不懂怎么分,然后还有部分租客不熟悉。在大量宣传和引导下,一个半月后,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率从最初的50%左右提高到60%多,到去年7月正式实行时,已达到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