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愈和教育怎么样(愈见教育怎么样)

admin 2022-05-18教育资讯
记者|林子人编辑|黄月上帝已死,人类何为?自尼采于1882年提出“上帝已死”这个著名的论断,拉开西方无神论时代的序幕以来,西方人就为这个问题着迷,苦苦寻找答案。在《虚无时代》一书中,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PeterWatson)以这个标志性事

林垚认为,虽然中国从未存在过一个统摄性的一神论信仰,但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交付于某个现实权威的情况是人性使然,一直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有人求神拜佛,有人用星座预测运势,有人在微信公众号上获取养生知识,但他提醒我们注意,“把不确定性交付出去,希望别人给你一个答案的时候,其实是把认知权威拱手让给别人——你相信(生活)背后有一套更深的秩序在运作,而这个认知权威体察到了背后的秩序。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时不时把这些认知权威交给那些他们相信能够代表背后一套更深世界运作机制的人,让他们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追求个人人生意义的另一重重要性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意识到,物质并不必然带来精神上的富足。维舟指出,类似的现象其实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尼采提出“上帝已死”的年代恰好是欧洲处于巨大繁荣的年代,人们普遍乐观地相信文明和进步迟早能够征服所有的黑暗和愚昧,但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欧洲文明坍塌带来了欧洲人对精神世界的内在探索,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某种意义上正是反映了这种转向。“类似精神危机的现象在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出现,问题在于,不同的文明会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维舟说,“以前你认为物质、消费能够给你带来幸福感,但很快你会发现这种幸福感要么是短暂的,要么是令人厌倦的,这个时候我们突然醒悟到,我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我的人生不应该这样过完,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

林垚认为,历史在振荡中发展,每过几十年我们都能看到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经济发展有上行和下行期,个人能够获得的时代机遇有多有少,在社会越来越紧张、内卷,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人生意义匮乏的问题会反复出现。当下年轻人抱怨人生匮乏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因为此。在林垚看来,我们需要借鉴存在主义者的观念,在孑然一身的世界中存在,个人能够依靠的唯有自身的行动:

“存在是先于意义本身的,存在应该创造意义,但意义不是自然而然在那里等着你的,只有在生活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本身是一种行动,一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为自己、为社区、为社会创造出意义。如何去创造?可能需要你不断地学习、思考、消化,同时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跟他人发生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生活过得很充实。”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