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平安夜比赛(卓越教育解题大赛)
“这一次,BAT都会来。”他难掩激动的腔调,“你到市场上看一看,就会发现各种迹象。”
不知怎么,我的眼前却浮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6500万年前,一场大灾变降临地球,毫不留情地消灭了地表绝大多数的生命体。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恐龙,一夜之间失去了形迹。但是,大灾难却给鸟类和哺乳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当下的教育领域,就像是中生代白垩纪的末期。
1-2月,无忧英语、跟谁学、网易有道引领中概股教育盘一路暴涨,涨幅154.48%、85.50%、76.49%。
与此同时,线下教培的全美在线、瑞思学英语、精锐教育跌幅-24.32%、-20.74%、-18.44%。
一些生物正在死去,一些生物正在崛起;死去的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已经“过时”了。
马化腾很早就说过,下一个千亿美元产业可能出现在教育和医疗。在线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抗周期”产业一直被普遍看好,这条阳光赛道似乎一定会诞生下一个BAT。
但现实是:直到2019年消费级互联网几乎所有的风口都停了,一地鸡毛之后,资本才开始向在线教育集中,人们终于下定决心在教育领域好好干一仗。
此时,“双师大班”模式被研发出来,这被认为是解决在线教育深层问题(后面会提及)的杀手级利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爆发了:整个19年暑假里,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等大打出手。
这是一场烧钱大战,弹药被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甚至到了高峰期、平均每家每日投放广告可达千万。
整个暑假下来,近十家企业烧钱40-50亿,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这也是一场毫无新意的阵地绞杀战,投资人们把过去几年在团购、O2O、共享、无人等领域一直沿用的“简单粗暴砸钱换市场”模式直接套用到了教育领域。
整场战争变成了毫无技术含量的肉搏,只是谁都不敢第一个停手,这场没有意义的较量已经变成纯粹意志力的死磕。
但大战之后、单纯的在线教育公司相对整个教育市场依然只占7%,牢牢控制天下的依然是线下为主的机构。
作为门口的野蛮人,在线教育历经几年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屌丝。
沪江、itutor上市难产;曾经风光的跟谁学被浑水的做空报告搅成了浑水;51talk流血上市、屡次破发;流利说2019年全年净亏损5.75亿元,较上年同比扩大17.77%。
线下教培们在一边悠闲吃瓜,线上的威胁流传多年,但现在看来更像是“狼来了”之类的屁话。
半年之后狼便真的来了,但这匹狼并不是线上的挑战者,而是疫情。
三、扶不起的阿斗?在线教育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引用投资圈一个常见的说法:timing未到,整个市场和产品都还很不成熟。
具体表现有四:
一是市场需求挖掘不足。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线下教培们犬牙交错,早已把学生们的时间瓜分完毕,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早已充分满足。
那么在线教育公司们抓住了怎样的刚需和痛点,让大家非你不选?
二是产品体验提升不足。
硅谷教父彼得蒂尔说:在某个领域提供十倍效率提升的产品,就可以撬动市场。
可是在线教育产品体验提升明显不足,完课率低,复购率也不高。互联网公司们往往是一顿操作猛如虎、钱砸出去了,市场没多少回声,坑倒砸出了不少。
这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深层矛盾:互联网公司总是追求低成本地高速增长、规模扩张,要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做一个适用所有人的通用标准化产品。
但是教育本身就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讲的是一个因材施教。更何况还有注意力问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讲都容易走神,在网上听一个半小时,魂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三是同质化竞争层次低。
市场没做起来,丁点儿大的蛋糕却有一堆公司在抢,靠什么抢?每当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们没啥好招时,他们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个词:价格。
打价格战吧,用免费和超低价撬动市场。
在这种思路下,在线教育公司基本就是融资烧钱买用户、再拿这个用户量出去融更多的钱,再把更多的钱烧掉买用户,再……
——这不是庞氏骗局吗?
四是最致命的,获客成本奇高无比。
vipkid的CEO米雯娟也表示,个别获客成本也高达8000-10000元。
新东方的报告则说,线上的获客成本平均在3000元以上,线上一对一更是平均500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