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上,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历史文化的教育,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美德,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途径。理想信念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实现其价值。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所注重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而且最能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参与,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是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关键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载体。要扩大志愿服务站点的覆盖面,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为重点,推动志愿服务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志愿服务阵地全覆盖。让志愿服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面和实效性。
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安排,有助于形成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长效机制,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增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自觉性,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及党的性质宗旨密切相连,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反映着历史的必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在深化研究和抓好具体工作中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共识,内化为人们的制度自信和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
(作者:韩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