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教育(中国人的生活观念)
办好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新教育实验强调家校共育,这是把基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理想的实现,都奠定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升学竞争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家长期盼优质教育,希望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中有出色的发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也是一种良善的愿望。区域性推行新教育实验的如江苏省海门市和泰州姜堰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较高,江苏徐州的新沂市则是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这从一个侧面打破了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迷信。
“双减”与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可以理解得比较宽泛,其实质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一种状态。学校应该是弥漫着书香的地方,有琳琅满目的图书,有爱读书的教师和学生,校园有琅琅书声。在现代教育理论的话语系统里,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好,以学习为中心也好,说法可以不同,但学习的主要形式离不开读书。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外语和数理化科目而言,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书读懂读通了,会迁移,能举一反三,才能胸有成竹,做习题或做实验才不容易出错,才会激发出深入学习的热情。
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中,最为普及、成就最卓著的是书香校园建设。它不仅倡导学生读书,而且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倡导设立国家阅读节,推动全民阅读;编制教师阅读书目、中小学生阅读书目,锲而不舍,不断向前推进。此外,还有借鉴中国古人读书方法的“晨诵、午读、暮省”,使阅读本身具有庄严的仪式感。
“理想课堂”是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学生的读书主要在课堂,这就需要营造美丽教室。教室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精神生命成长的处所;教室不是一个权威的空间,而是师生对话的天地;教室不仅是知识增长的地方,更是审美境界建构之所在。在这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扩张,还有精神的愉悦、审美的创造。
书香校园建设在倡导课堂阅读的同时,还注重建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聆听窗外的声音”“建设数码校区”,是在空间上解放儿童,让学生有自由的天地,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有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既要读书,又不局限于读书;既要潜心读书,又不至于成为“书呆子”。读书的重要性在哪里呢?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通过阅读获得精神成长,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校就是通过阅读,让师生进入一个符号世界所描述的精彩美妙的知识天地。教师和学生能够与经典对话,与历史上的思想大师对话,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有限的人生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发现更为宽广深邃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教育绝不是应试和高分的模样,学校、教室、课堂都应体现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好。美好学习生活的内心体验,这是“双减”所要体现的。不是指向一个旨在完成的知识目标,而是贯穿整个教育全过程的身心成长,那才是“双减”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习惯养成是学生在书香校园中获得成长的有力印证。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怎样培养呢?无论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所有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要贯穿学生日常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并以此受益终身。新教育实验的“一月一事”,正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师生共写教学随笔”,旨在培养师生的写作习惯,也是将读写思结合的习惯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教育,“双减”,让书香校园更为明媚,也让新教育实验的理想更为灿烂。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8日第7版
作者:叶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