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来中国被教育(老外看中国教育)
只能寄住在藏族人家做一些打铁、木匠、放牧、打杂的活维持生计,不仅生活没有保障,还受到当地藏族的歧视,地位低下。
此前,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房屋最大不超过40平方米,最小的有几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平方米。而房屋大多是用石块、木板或稻草搭建,整日昏暗。
村里的妇女主任达娃表示,
“没上户口之前,我们没地,娃娃也不能读书,也没人管我们。以前都是在镇上租房子住,住的是石头房子。要帮助主人干活,以此代替房租。”
直到2003年,这些漂泊了两百多年的达曼人终于有了“家”。
2003年5月,他们正式被国务院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不仅仅解决了住房问题,达曼人也拥有了中国公民的身份,还可以外出做生意,开始新的生活。
而2004年政府投资建造的安居工程也于5月正式开工,投资147万,共建房三幢49套,总面积3846平方米。
达曼人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
2005年达曼人全都搬进了新居,达曼人喜迁新居,当地政府还为其添置了衣柜、卡垫等生活用品,还实施了引水入户工程,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
在每家每户分得土地的基础上,政府又给每家分两头牛,村里低保每人每年1400多元,以及额外的生活津贴等等,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
此外我国还对达曼人的工作生产提供帮助。
利用达曼人传统的打铁手艺,为他们搭建了铁匠铺,并规定了打造不同工具的市场价格,保障了达曼人的收入。
小小的铁匠铺虽然普通简单,但是却非常热闹,总会有村民拿着废铜烂铁来这里打磨工具,有的达曼人接活频繁,手艺精良,一年可以收入到上万元。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达曼人的教育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前很多达曼成年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适龄儿童更是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现在达曼儿童在学校接受三免政策的保障,吃住包括学费都是免费的,目前达曼村里还考出了大学生。
解决了达曼人的生产生活基本问题,达曼村原址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达曼新村”,成为吉隆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达曼人的身份认同与此同时达曼人也开始慢慢认同自己的“身份”。
在两百多年的演变中,达曼人留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与藏族人民的来往交流增多,达曼人也逐渐使用藏语,自己的语言开始慢慢消失。
很多村民在接受教育后,都开始学习汉语,并逐渐走出这里,到内地谋生发展。
与此同时,达曼人的传统习俗也逐渐被同化,在新的族群身份之下,重塑自我形象。
达曼人的历史上有达晒节传统,在藏历8月初8要宰杀羊只,以羊的鲜血祭祀菩萨。
归属于藏族身份后,达曼人渐渐淡化了自己的传统节日,并且有不少人开始融入了藏族文化圈。
因为文化上的差别,生活在尼泊尔边境的人民和我国的达曼人在生活条件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反差。
达多就是生活在中国的达曼人,而他的兄弟姐妹中还有人生活在尼泊尔。
他在采访中说自己曾越过边境到尼泊尔,想与弟弟团聚,但是在那里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吉隆。
因为他早已经认为自己的中国人了。
达曼新村的构建以及达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获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民族归宿感。
虽然在村落中,仍然被分为达曼人,却是被赋予了当地村民的意义,而他们的身份证上的民族符号也落为“藏族”。
在加入中国国籍后,学界曾对达曼新村做过一次走访调查。
其中33%的村民认为自己是藏族,大部分居民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族群符号。
但100%的达曼人非常乐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其中81%的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19%的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