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生体育测试标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测试标准)
教育部近日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
一般来说,正常的成年人心率一分钟在60到100次。对于140-160的要求,网友炸开了锅。有家长认为这一标准过高,“还敢送娃上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回复记者,这个标准的设置“依据很充分”。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都提出,儿童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中高强度运动。140~160次就是中高强度。这是个区间,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节,140次属于中等强度。
按照国际公认的计算运动强度公式,一个18岁的高中生适宜运动强度,最低是143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新陈代谢更强,适宜运动强度心率比这个次数还要高。季浏介绍,“这个强度一点都不高。我国以往大多数体育课都是‘不出汗’的体育课,运动强度太低。所以,家长认为偏高。”
“只要动起来,心率达到140是轻松的,我们有大量的实践(证明)。”季浏坦言,达不到这样的运动强度,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永远上不去,也不可能掌握运动技能,更不可能体魄强健。”
不过季浏坦言,家长担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有人担心,体育课就是“不出汗”,那是无效果的体育课。
“许多学校担心安全问题,不让学生动起来。所以,体育课几乎没有运动强度。这个心率标准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当然上课是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度。”季浏提醒。
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外,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部分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每类运动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鹏)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鹏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