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品质教育征文博客(品质教育美好生活的理解)
新京报文娱×新京报动新闻联合出品
与杨童舒的采访约在北京一家偏僻静谧的茶室,她常来这里喝茶。这和外界想象中的杨童舒十分契合:温婉贤淑,端庄从容,第一眼见到,总有一种不脱离烟火气,却清新脱俗的美。可一旦追溯她曾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电视剧《至尊红颜》中阴险毒辣的徐盈盈,《以家人之名》中自私偏执的陈婷,以及此前收官的《女心理师》中患有精神疾患的傅棠……两者间,似乎产生了极为微妙的化学反应。
实际上,生活中的杨童舒,与后者必定截然不同,但与前者也并无相近。她是地道的东北姑娘,有些虎,有些任性,说话很少拐弯抹角,对自己喜欢的事始终纯粹且坦诚。采访中,当我们谈到如今一年拍四五部戏的节奏,“我实话跟你讲,十部中有五部都是经纪人‘逼’我去的。而且我有点儿任性,希望角色能让我有创作欲望。”紧接着,杨童舒笑着模仿起经纪人和自己最常见的一番对话:
“看(剧本)了没?”经纪人问。
“看了。”杨童舒淡淡地说。
“能‘咽’下去吗?”“‘咽’不下去。”“那就算了。”经纪人如今也已掌握了她的脾性。
杨童舒对角色的选择标准就是“有趣”。
对于角色,杨童舒自有一套选择标准,“有趣”是最重要的。《女心理师》热播后,杨童舒与黄觉(剧中姬铭聪的饰演者)的“中年版偶像剧”让她鲜少地上了“正面”热搜。但对于观众强烈的新作呼声,杨童舒仍严谨地将自我期待建立于“好的本子”之上。“如果(剧本)本身是为了感情而感情,是单一的感情,我觉得就很无趣。我还是喜欢有趣的。”
表演,演的是台词外的功夫
傅棠一角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戏份不多,但场场出彩。
这是一个在影视剧中不常见的角色:多年身患双相情感障碍症,情绪时而正常,时而抑郁,时而暴躁。正常的时候,她和普通人无异,只是有些许敏感,有过度的洁癖症状;但狂躁的时候,她会难以控制情绪,极致疯狂,甚至儿子穿过的衣服都因“太脏”被烧掉。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杨童舒演绎了一段中年人的爱情故事。
这样一个情绪快速跳脱,故事背景复杂的人物,对杨童舒而言极具诱惑力。“我从来没演过有心理障碍的人,难度太大了。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拿捏。”她先是咨询了专业老师,在行为概念上,将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患者剥离分析。而后,在“疯狂”与“天才”的边界感中,精确地捕捉到了傅棠的敏感与纯粹——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何能在四平八稳的生活中,捕捉到不一样的情绪应激源。由此继续摸索,杨童舒最终选择了一种极为“干净”的表演方式:说话轻声细语,眼神平静如水,没有过多的动作设计,一切看似不合常理的情绪爆发,都转化得自然而然。
杨童舒始终认为,演员演的永远是台词以外的功夫,只能表达一句话说了什么,都算不上及格。“你要真正让观众信服你演的这个角色,我也得相信我自己(是这个角色)。”
可例证的是,《女心理师》同期,杨童舒的另一部电视作品《香山叶正红》也在播出。剧中她友情出演了豁达持重、气度非凡的宋庆龄女士。一场士兵闯入私宅的戏份,宋庆龄面对危急时刻,仍保持从容镇定,面带微笑,仅用沉稳的语气便压住了气氛,“这是我的公馆。”这段戏被无数媒体拿来举例与傅棠对比,表现杨童舒的表演可塑性。这同样是一个戏份不多,但常常精彩的角色。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里,杨童舒饰演宋庆龄。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角色。”杨童舒坦言。有创作欲望,是她对角色最基本的要求,即便是重复的类型,也要有点儿“趣味”。比如母亲,从《都是一家人》《以家人之名》到《女心理师》,杨童舒对母亲的塑造似乎从未停止。“其实我演妈妈演够了,但并不是因为这个角色是妈妈。我更在乎她是不是一个值得演的角色。单凭是一个妈妈,真的无趣透了。是需要我这张脸吗?那请拿去照片(笑)。”
倔强且直率,让杨童舒拒绝过不少“咽”不下去的剧本。虽然这些作品后来也顺利播出,甚至有的播得还不错,杨童舒偶尔也会嘲笑自己是不是太矫情,“但如果这个角色有我、没我,都行,那还是算了。我还是喜欢那种有我能加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