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日记(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活动记录)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网课学习,打乱了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许多孩子出现了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情绪。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同和刘俊升教授,在长期关注和研究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基础上,编制了“六个一”心理健康小贴士,让孩子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护好自己的心灵。
清一清,消息来源要搞清
不知道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阅读完手机或者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关于疫情的消息后,常常觉得很疲惫或无力,尤其是当这些信息里有时还夹杂着难以辨识的谣言时,更是如此。让我们清一清信息源,丢掉一些不必要了解的信息,还心灵一个安静。
静一静,情绪表现要注意
居家隔离是对我们心理状态的一次考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这是对外界快速变化的一种应急适应,不必过度担忧和自责。不妨每天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写一写今天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并且尝试描述性的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随后,我们可以再整理回看每天的日记,找出让自己容易有情绪波动的事件,主动远离或直面解决。
想一想,网课学习沉住气
许多孩子在网课学习时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下、时常要与父母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等情况,有的人还会因此产生愤怒、沮丧、无助和悲伤。同学们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对于网课学习感到焦虑的原因是什么,是担心学习效率不高,还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有逃避心理,觉得可以趁这段时间偷个懒等等。每个人的原因都不太相同,所以必须静下心来找到真正的原因。随后,大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可控的行为上来。每天要劳逸结合,保持愉悦的心情。上网课时要专注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任务。如果出现情绪的波动,不妨多向父母和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让他们一起来分担和减轻自己的压力。
动一动,身体健康需运动
居家隔离后,我们的活动空间也大大缩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主动把运动提上日程了。心理学研究发现,运动可以让人们的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令人感到快乐的激素,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小区内快走、室内瑜伽、有氧操等都是不错的形式,和家人、朋友们一起运动起来吧。
做一做,规律作息享安心
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构成了日常作息规律。即便是在足不出户期间,保持规律的作息会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是是可控的。青少年可以从日常生活、家务劳动、作业以及与人相处等四个方面入手,和家人一起探讨家庭生活中需要保持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每天的生活中认真执行。
聊一聊,家人朋友常联系
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大法宝。居家隔离可能会让自己和朋友分隔在不同的地方。越是困难的时期越是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劲。想想谁是能够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关心的人,把他们的名字都写下来吧,多与他们保持联系,聊一聊近况,吐槽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共同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